勇立潮頭踏浪行 共享優質新教育
四秩泰達﹒泰達教育三十年巡禮
從1984年的黑白老照片,到2024年的泰達新景象,一張張剪報按照年份依次展開,猶如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講述了天津經開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天津經開區,英文縮寫為TEDA,音譯為“泰達”)40年波瀾壯闊的奮斗史。
日前,在泰達岳陽道小學,以“四秩泰達﹒光影回顧”為主題的泰達四十年歷程剪報展正在展出,這是一場剪報展,更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也是一份獻禮天津經開區建區40周年的珍貴禮物。
今年新成立的泰達岳陽道小學,大多數師生都是“新泰達人”,他們來自不同區域,對泰達的發展歷程並不十分了解。為了讓廣大師生了解泰達,讀懂“泰達精神”,學校結合思政教育,呈現了一場“寶藏”剪報展。剪報作品來自全校12個教學班,每一張作品都記錄了當年泰達發生的大事件,回顧了泰達砥礪奮進的發展歷程,也凝聚了泰達岳陽道小學全體師生對泰達的熱愛與祝福。
“泰達建區40周年”“泰達教育30周年”,最近成為泰達師生口中的“高頻詞”。泰達自1994年開辦第一所學校至今,30年來,泰達教育逐步形成了鮮明的“學前教育普惠特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社區教育服務開放、民辦教育規范補充”的教育特色,以及“機制上創新、保障上有力、財政上支持、辦學上自主、管理上高效”的泰達教育模式。每一戶泰達居民都能上家門口的好學校,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硬件設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成為每一所泰達學校的標配。
憶疇昔 辦天津最好的學校
20世紀90年代,在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鼓舞下,全國各地加快了改革開放的步伐,天津經開區作為14個最早開放的國家級開發區也感受著時代的脈動,彈奏著改革的旋律。
從一片鹽鹼荒灘起步,到建成一座現代化產業新城,天津經開區創造了開放發展的奇跡。隨著招商力度不斷加大,大量的外資企業落戶天津經開區,外籍工作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開始顯現出來。為完善天津經開區的投資環境,在天津經開區創辦一所能與國際教育接軌的學校,不可回避地寫入天津經開區決策者們的議事日程。
當時的天津經開區還沒有常住人口,更沒有一所學校,政府辦學也面臨著資金少、人員缺乏等諸多困難。盡管困難很多,但“辦就要辦一所好學校,辦一所國際化的高品質學校”成為天津經開區辦學的一致共識。
當時,作為天津名校耀華中學副校長的宋闊均,被經開區改革開放大發展的勢頭吸引而來,經過認真細致的調研和反復推敲磋商,一種新的“一校兩制”的辦學模式應運而生。“一校兩制”就是集合中外兩種辦學模式,國際部與中國部並存,教學分開,行政實行統一管理。這種辦學模式當時在全國還沒有先例,既滿足了外籍工作人員子女就學需求,也滿足了從五湖四海蜂擁而至的建設者子女就學需求。這一大膽而創新的辦學思路得到天津經開區管委會的傾力支持。1993年管委會投資2300余萬元,在當時管委會的旁邊——曉園路9號,建起了天津經開區第一所學校——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
對此,時任摩托羅拉人事總裁深有感觸地說:“我們在天津經開區投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裡開辦了一所像國際學校這樣的好學校。外籍的高科技人員來到這裡工作,不僅家屬的安置問題可以順利得到解決,他們的子女也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這是他們能夠安心工作的前提條件。”
“打造一流的團隊,創辦一流的教育,辦天津最好的學校!”1997年4月,時任天津市新華中學副校長的王延瑞帶著這樣的教育夢想踏上泰達這片熱土,籌建泰達一中一小。建校第四年,泰達一中與南開中學、耀華中學、天津一中等優質中學一同跨入天津市首批示范高中行列。2010年5月,泰達一中成功晉升為市級重點中學。市級特色鮮明高中校、天津市普通高中學科特色課程基地建設項目學校、天津市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實驗校、天津市品牌高中培育學校、全國科技創新教育十佳學校、清華大學優質生源中學、天津大學引力計劃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南開大學優質生源基地校……如今的泰達一中,榮譽加身。
“辦天津最好的學校”,這是支撐宋闊均、王延瑞以及最早一批泰達教育人拼搏與奮斗的信念,他們執著於此,見証了泰達教育的誕生與騰飛,更收獲了教育生命的莫大快樂與幸福。正如在天津經開區工作了30多年的老領導張國盛同志所言:一代代泰達教育人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一幅關於“幸福教育”的藍圖,正徐徐展開。
品當下 區內皆“名校”是人們對泰達教育的共識
三十年前,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泰達國際學校應運而生,成為泰達教育發展的起點。三十年后,“優質均衡”“高品質”已成為泰達教育的高頻形容詞,區內皆“名校”已成為濱城人民對泰達教育的共識。
2024年9月,耀華中學濱城學校、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天津泰達學校、泰達岳陽道小學、泰達一中高中部、濱城和平保育院順利開學。經過30年的發展,泰達教育已形成“本地品牌校+引進名校”共同構筑的全域優質學區。包括泰達一中和泰達一小的“泰一”品牌校,國際學校及其分校、國際部組成的泰達特色國際教育資源校,市教科院附屬集團校引領的K-12創新教育實驗區以及集中引進的濱城耀華、泰達岳陽道小學、華東師大泰達附屬學校、和平保育院組成的高質量教育組團,共同構筑了泰達教育的“名校矩陣”,並持續發酵,引發優質教育資源在泰達經濟、社會領域以及家庭層面的名校生態矩陣效應。
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創新”是融入泰達骨髓中的基因。2021年底,泰達文教集團成立,負責區域教育文化相關事務性、服務性工作,實施了一系列改革舉措,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優化教育治理體系建設。全體教師“起立”重新競聘、跨校交流、跟崗培訓,高級教師示范引領、中級教師骨干帶頭、初級教師實干盡責,進一步激發了全體教師隊伍的活力。並將泰達幸福教育評價體系納入天津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實驗項目,積極探索多元辦學評價機制。
作為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主戰場,當前泰達經濟社會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優質教育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重要配套,企業的教育服務需求愈發凸顯。全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吸引高端人才集聚,這些都對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泰達街道辦事處主任張明表示,泰達教育與招商部門建立服務共同體,以教育促成項目,以人文吸引人才,滿足企業人才多元化教育需求,進一步幫助企業吸納和穩定人才,提高企業競爭力,為經濟發展儲能、賦能、提能。泰達教育持續完善企業人才子女入學機制,在義務教育入學轉學、隨遷子女入學等工作中,落實好天津市“落實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隨遷子女入園入學保障”相關精神,為企業人才子女入學開通綠色通道。全面確保經開區大企業、大項目落地后企業人才子女入學需求。積極配合濱海新區、經開區關於吸引央企總部或央企二三級總部落地,以及“於響”發展優惠政策等企業人才子女的入學需求,力爭大企業、大項目人才子女“上好學”。
2024年度,妥善安置經開區重點企業人才子女入學、轉學及入園共計202人,協調外區域入學27人。解決企業骨干人才最迫切的子女入學需求,為經開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提供支持保障。其中A類保障人才18人,B類47人。為一汽豐田、中石化催化劑、飛旋科技等45家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人員提供子女教育服務保障,其中為管網系列項目包括國家管網儲運、國家管網技術創新、國家管網研究總園協調入學109人,強力支撐泰達重點企業人才保障。國際學校服務於全市范圍內包括空客、大眾、LG、三星等大型企業在內150多家外商投資公司360余名學生,有效保障外商在津發展。
華東師大附屬泰達學校是華東師范大學品牌輸出最北端的學校,是南北教育優勢互鑒的辦學實踐成果。信奉“好教育、好老師,就是要用人世間的美好,去喚醒、成就孩子”理念的校長陳珍國,作為基礎教育改革專家和學校管理專家、華東師范大學特聘教授、特級教師,具有豐富的辦學經驗。他挂帥華東師大附屬泰達學校校長,並出任泰達文教集團特聘主任,對新建校乃至泰達教育提升都將起到核心帶動作用。
去年5月,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濱海新區泰達街道辦事處、泰達街道文化教育事業集團共同簽署《合作項目框架協議》,共建天津市首個由幼兒園、小學、中學組成的“三位一體”K-12體系創新實驗區。據泰達文教集團黨委書記、副主任杜鵬介紹,實驗區採用以縱向育人為核心的管理方式,從幼兒園到高中採取統一辦學理念、統一發展規劃、統一管理模式,實現一體化管理,探索幼兒園至高中全鏈條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今年6月,天津大學在泰達一中建立“引力計劃”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泰達一中成為繼天津一中、耀華中學之后被授予的全市第三所、濱海新區第一所天津大學“引力計劃”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校。
據泰達一中校長邱克穩介紹:“我們致力於給學生們創造更多的機會,打開通往未來的任意門。”學校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后,每年選拔學生進入“天津大學創新人才培養基地”,進行針對性培養﹔面向創新基地,選派知名專家學者進行講座,對創新基地學生的學術成長和就業前景提供建議幫助﹔邀請泰達一中學生到天津大學參與實驗類、學術類活動﹔為泰達一中創新基地研發先修課程,由創新基地學生選擇修習,學生在中學期間就能通過創新設置的先修課程,獲得天津大學的大學學分。
創新“大思政課”建設,是泰達教育的又一亮點。泰達文教集團堅持開門辦思政課,堅持黨建引領、共同締造,突出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統籌鏈接調動區域優質社會教育資源,建設社會“大課堂”,深化中小學“大思政課”建設創新,建立濱城泰達“大思政課”共同體。
他們利用得天獨厚的區域資源優勢,深度挖掘優質社會教育資源,建立了以泰達“大思政課”基地課程為核心的實踐教育體系,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天津航天長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工業陳列館、天津海關工業產品安全技術中心等大國重器、強國科技、國門安全成為首批14家成員單位。首批津門工匠孟祥飛博士、國家粳稻研究中心曲麗君博士、超算中心雷秀麗博士等31位各領域專家獲聘思政特聘教師,定期到中小學校授課,或組織中小學生到相關實踐教學基地學習。開發了“自然科學之邏輯實踐”“磁懸浮技術及產品應用”“袁隆平與雜交水稻”“探秘天津中醫藥”“新時代航天精神傳承與發展”“大力弘揚石油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青少年科技創新與信息素養提升”“國門安全與智慧海關”等課程23節,近一年來,累計開展200余場校內外活動,參與學生近3萬余人次,實現全員全覆蓋。
作為教育部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校、天津市中小學課程思政研究基地、天津市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小學課程基地,泰達一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之際,依托泰達大思政共同體,以該校鄧冰名師工作室為抓手,將思政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打造了“明信仰、植文化、育品性、樹特色”的“兩室兩廊”思政文化場,積極探索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新范式。
在今年舉辦的天津市第一屆學生(青年)運動會上,泰達一中參賽代表團獲得全市學校組總分第六名、濱海新區第一名的好成績。泰達一中排球、泰達一小排球和足球、國際學校籃球均獲得相應組別的全市冠軍。泰達實驗學校的傳統武術、田徑項目,市教科院附屬泰達小學等學校啦啦操項目也在全國、全市等比賽中榮獲佳績。長期以來,泰達教育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持續推動專兼職教練員進校園,建立教學、訓練、競賽一體化的體育競賽體系,做到“生生有項、校校有隊、月月有賽”。同時,泰達教育注重深化美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建設好高水平學生藝術團。泰達一中民族舞社團榮登2024年度天津市中學生“活力社團”TOP10榜單。國際學校小海燕合唱團在第十三屆中國合唱協會魅力校園合唱展演中獲一等獎(金獎)。泰達實驗學校代表隊在首屆“津彩中國”青少年文化交流展演活動中榮獲一等獎。市教科院附屬泰達中學、小學與茱莉亞音樂學院共同培養先修預科學生,引入各專業院團藝術家進校園。學校藝術團隊多次在國內外文藝比賽中獲獎。
最近幾個周末,泰達的好幾個社區陸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家社協同育人活動。在華納社區,親子互動課在周末正式開課,包括情緒控制等20種課程。家長們紛紛表示,這樣的課程為他們創造了和孩子一起溝通的好機會。在泰豐社區,泰達小學的孩子和家長走進社區,通過參與親子游戲,增進親子關系。每年,泰達一中社會工作站都會為學生們組織一些放鬆身心的活動,趣味彩虹減壓、畢業班減壓、感恩寄信……深受學生的歡迎。他們積極鏈接校外資源,將活動開在家庭、開進社區。
泰達文教集團黨委書記、副主任杜鵬表示,泰達文教集團將充分發揮自身的體制機制優勢,積極構建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家校政社”協同育人一體化機制,著力推進集合家庭、學校、社會參與主體教育資源的“泰達教聯體”協同育人生態體系泰達范式。
向未來 以教育“軟實力”筑牢社會“硬支撐”
一流的教育,才能培養一流的人才、發展一流的產業、建設一流的城市。為居民和企業一系列高質量教育服務的背后,是泰達聚焦人民群眾和企業“急難愁盼”問題,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堅定決心,也是泰達以教育“軟實力”筑牢營商環境“硬支撐”的實際行動。
“回顧天津經開區40年發展歷程,從茫茫荒灘到繁華城市,從杳無人煙到煙火升騰,泰達居民享受著高質量的教育,優質便捷的醫療,舒適安全的社區,充分滿足了人民對‘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居有所安’的實際需求。今天的城市發展,起始於搞好硬件、搞活軟件、激活社區,建設一流產業新城的美好城市願景。”經開區黨委常委、泰達街道工委書記吳鵬感慨地說。
未來,泰達將持續優化教育布局,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滿足居民和企業入學需求,保持區域優質均衡的教育生態高位發展。進一步激發“名校矩陣”的內生發展動力,打造名師團隊,推進數字賦能教育變革……在已建成的完善的數字大腦底座的基礎上,加大數字投入,創造智能學習環境﹔創新應用場景,打造教育未來生態﹔破解瓶頸,激發教育數字化的活力。未來,泰達教育將圍繞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穩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構建智慧教育新生態,探索教育數字化新路徑,推動泰達教育體系下一個五年實現躍升發展。
“民之所向,政之所往。”吳鵬表示,作為濱海新區核心區域,泰達堅決落實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全力打造教育發展新高地,構建一流營商環境,積極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做到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讓“泰達教育”品牌越擦越亮。
經開區40歲,正年輕﹔泰達教育,30歲,正年輕!
來源:天津教育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