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產教城融合背景下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學成果新突破
近年來,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以產教城融合發展為切入點,建設“雙高計劃”《匠心傳承,打造工匠育人高地》項目,培育“產教城融合背景下職業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創新實踐模式”教學新成果,形成了工匠精神育人“新理念、新舉措、新載體、新機制”。
育人新理念:提出扎根“津門”辦教育,厚植地域工匠文化,深化產教城融合,為地方經濟社會培養德藝雙馨高技能人才新理念。
學校作為一所電子信息專業類高職院校,承擔著建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軟件技術等相關專業優化布局的歷史使命。提出厚植天津工匠文化,深化產教城融合,培育工匠精神的新理念,突顯了學校應對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決心、建設高質量職業教育的初心和培育大國工匠的信心。
育人新舉措:突破傳統教學院部之間的分割、資源利用的局限,整合校內外資源,依托產教城融合,形成新型“主-客-環-介”思政教育新格局。
打破傳統教師教學格局,形成校企“共聘共育”“雙棲制”引人用人機制﹔打造跨院部、跨專業、跨年齡結構、跨校企的新型混編教師團隊,形成“工匠之師”新“主體”。打破傳統二級學院的人為分割,以“職業夢工廠”“工匠工坊”等平台培育大賽高技能人才候選人、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新教育“客體”。建設大師工作室、協同創新中心、實踐教育基地等,創造教育新“環體”。借助職業教育數字化背景,打造“理論與實踐、虛擬與現實、線上和線下”育人新“介體”。
育人新載體:創新育人新載體,破除傳統“教室-教師-理論-灌輸”的方式,打造“理論與實踐、虛擬與現實、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新載體。
學校著力建設德藝文化館、津電智雲網絡數據中心、津電鯤鵬產業學院、信創協同創新中心、華為鴻蒙開發者創新中心、思政虛擬仿真實踐教學中心以及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加之“行走的思政課”“新時代 實踐行”等主題實踐活動,讓師生走進場館、鄉村、企業、社區等,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場景。在教學方式上,自主研發匠心育人實踐教學平台,通過5G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高新技術形成全流程大數據支撐的情境教學模式。
育人新機制:打造“校政企社多邊聯盟”,形成全方位協同育人新機制。
學校緊密對接天津市“1+3+4”產業體系,建設了華為鯤鵬、信創、京東商貿物流和海爾智能制造4個產業學院,旨在打造兼具產品研發與制造、工藝開發與改進、技術升級與推廣和大國工匠培育的職業技術教育創新服務平台。踐行現代學徒制,開展“TCL中環學徒制班”,校企共育大國工匠。與社區、企業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打造職業孵化基地,通過項目驅動,主動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共筑工匠精神共同體。
產教城融合,校政企社協同,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將繼續以弘揚工匠精神為抓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教學科研和學生管理深度融合,助力師生在新時代書寫更為精彩的“工匠故事”,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
來源: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