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丨非遺點亮“元宵” 河西區文化館用“老手藝”烹出“新年味”

人民網天津2月13日電 (陶建、實習生張浩蕊)春到人間暖,節來萬家圓。農歷乙巳新春的年味尚未散去,上元的喜樂已踏歌而來。2025年2月12日,天津市河西區文化館以一場“非遺賦能傳統佳節”的文化盛宴,為市民烹制出別具韻味的“新年味”。
活動以“猜燈謎、賞非遺、品年味”為主線,在河西區文化中心四樓長廊和西岸非遺體驗館分別展開。
文化中心現場設置天津面塑、津門回記茶湯、馬氏熟梨糕等傳統技藝展示區,吸引眾多市民駐足。國家級非遺項目“天津面塑”代表性傳承人張亞杰現場展示了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還手把手指導孩子們捏制“生肖蛇”“哪吒”等主題作品,讓非遺技藝在互動中“活”起來。
在西岸非遺體驗館,市級非遺項目“王氏手繪盤絲傳統服飾制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郁從霞,以“縫制葫蘆香囊”為主題,通過講解與手工實踐,讓孩子們在針線穿梭中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為元宵節增添了一抹獨特的文化亮色。“這對於我來說,是一份特殊的元宵節記憶。”參與體驗活動的小學生劉雨杉說。
從剪裁布料到穿針引線,從手繪紋樣到盤絲固定,孩子們在郁從霞的耐心指導下,一步步完成作品,體驗了傳統手工藝的細致與樂趣。“對我們來說,不僅是傳承這項非遺的技藝,也是讓孩子們了解非遺,讓他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有更多的生活技能。”郁從霞介紹。
元宵節的文化盛宴中,非遺技藝不再只是櫥窗裡的展品,而是通過一針一線、一言一語的傳遞,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春節期間,天津市河西區文化館“津味非遺”活動不打烊。天津市河西區文化館副館長劉曉柯介紹:“通過讓非遺傳承人走進我們的非遺館,帶領市民朋友們體驗非遺技藝,一是去了解的非遺的知識,第二個是讓他們去了解非遺技藝。通過去學、去聽、去看、去觸摸,能夠更沉浸式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過一個有‘津味兒’的中國年。”
未來天津河西區文化館還將進一步與婦聯、團委、教育局等部門合作,攜手開展“少年話非遺“小小講解員培養計劃,持續推進非遺項目走進校園,將非遺的種子融植青少年的心間,鼓勵他們用少年的眼光去挖掘非遺的魅力。
(責編:韓昱君、陶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