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大家谈)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上持续用力”“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本期大家谈,我们选刊3篇来稿,一起感受民生变化、激扬奋进动力。
——编 者
办好教育这件大事
张向阳
作业少了、活动多了,课程安排更丰富了,学习更有劲头了……笔者发现,身边不少家长和孩子都尝到了“双减”政策的甜头。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为过去一年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生动缩影。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下一步,要继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变革教育教学方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
“双减”之后怎么缓解家长对孩子成绩的担忧?课后服务如何从“有”到“优”?这些话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充分说明,“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任务,必须紧盯不放、常抓不懈。家长和社会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更好满足健康需求
陈 蓉
作为一个母亲,最担心孩子生病。随着分级诊疗制度以及“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政策的不断推进落实,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条件越来越好,孩子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能看病。就医更便捷,孩子健康更有保障,家长也更放心了。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从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到补齐妇幼儿科、精神卫生、老年医学等服务短板,再到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出一系列部署。让人民群众就近就能得到更好医疗服务,体现出枝叶关情的民生温度。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以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应拿出实招硬招,推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擦亮民生底色,国家发展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同频共振将更为强烈。
持续改善居住环境
李海广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齐民生保障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社会建设的紧迫任务。一系列重大部署、关键改革,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我的家乡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2018年底成功脱贫摘帽。今年春节回乡探亲,一进县城,映入眼帘的便是宽敞干净的街道、焕然一新的小区、美丽如画的公园。父亲说:“以前住平房,现在住楼房,不用再抱柴做饭、掏灰倒灰。现在干干净净、热热乎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都成了现实。”看着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我真切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
良好人居环境,是广大人民的殷切期盼。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期待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17日 第 0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