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天津频道

天津市发挥儿童医院龙头作用破解“看病难” 

2022年04月20日09:35 | 来源:天津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心里装着患儿 脚步跟着需求

  孩子生病,家长心急如焚。如何合理利用我市儿科优质资源,缓解区域医疗分布不均衡问题,让更多患儿能够就近就医、尽快就医。市卫生健康委发挥市儿童医院(天津大学儿童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儿科“医联体”建设步伐,打造智慧医疗信息化平台,健全罕见病诊疗管理体系,不断升级医疗服务能力,多措并举破解儿童“看病难”。

  少跑路

  搭建儿科“医联体”

  专家来到“家门口”

  市儿童医院微创外科副主任医师董亮,日前到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天津医科大学中新生态城医院儿科诊室坐诊,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就医。

  陪儿子骏骏候诊的王女士说:“以前孩子一生病就要往市里跑,现在专家来到‘家门口’真方便。如果遇到疑难情况,还能预约市儿童医院的号并转诊,我们可以少跑很多路。”

  近年来,市儿童医院加快与基层医疗机构上下联动,武清区人民医院、西青医院、蓟州区人民医院等18家医疗机构,以及外省市14家医疗机构,目前均已成为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

  儿科“医联体”的建立,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辐射并下沉到基层,使更多患儿享受到“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市儿童医院不断完善与成员单位间的“连接”,选派专家定期出诊、巡讲,建立形成医务人员技术派出和进修培训双向流动机制,组织编撰《儿童常见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实用手册》供基层医师学习使用,还在“医联体”内调拨使用院内制剂满足远郊地区儿童用药需求。

  同时,儿科“医联体”内还逐步完善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成员单位接诊的危重症患儿,经市儿童医院会诊医师确认后可转诊至该院就诊,病情缓解后再回到成员单位继续康复治疗。

  云就医

  “互联网+医疗”提升就医感受

  都说儿童“看病难”,之前带孩子看病,家长提起排队挂号就“头疼”。随着“互联网+”深入生活诸多领域,市儿童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智慧就医”服务体系,配合优化就诊流程,灵活调配人力资源,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改善患儿就医感受。2018年5月20日,该院智慧门诊新系统启动试运行,实现门诊实名制就诊,开启了让患儿便捷就医的“大门”。同年6月1日,“天津市儿童医院掌上健康”微信服务号上线,实现智能手机端预约挂号,当天窗口挂号量就锐减至10%。2020年12月25日,“掌上健康”推出升级版,“天津市儿童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行,为患儿搭建起“线上就医”云平台。符合在线复诊要求的患儿,足不出户就能“面对面”向医生咨询检查检验报告、获取用药指导等,享受与线下相同的医疗服务。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在线开具处方,经过药师审核后,家属在线支付药费,药品通过物流配送至指定地址,体验便捷的居家诊疗新模式。

  在市儿童医院北辰龙岩院区二楼内科门诊,一位家长带孩子就诊后说:“几年前,每次来看病都得排队挂号,有时要等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现在有了智慧服务,在家就能线上预约挂号,按照预约的时间再来就诊,大大节省了时间。”

  从“一号难求”到线上精准预约就医,从“就诊一日游”到候诊以分钟计算,从仅能线下就诊到实现线上复诊、在线开方、药品配送到家……如今,市儿童医院的“互联网+医疗”带给广大患儿诸多便捷。

  截至2021年年底,该院微信服务号实名认证人数达165万,线上预约总量超过113万,预约率74.67%,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将门急诊平均候诊时长缩短至28分钟。

  不放弃

  实现罕见病早诊早治

  去年12月22日,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主任委员、市儿童医院张碧丽主任医师接诊了患庞贝病的3岁患儿乐乐(化名)。

  这是我市首例庞贝病患儿,该病是一种罕见病,需要终身用药,对乐乐来说实属不幸。但乐乐又是罕见病患儿中的“幸运儿”,为了让他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市儿童医院在市医保局大力支持下,仅用16天就获批成为我市儿童庞贝病医保定点医院,今年1月18日为乐乐进行了酶替代治疗。

  市儿童医院不断致力于罕见病患儿的早诊早治,近10年共收治千余名罕见病患儿,涉及国家卫健委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的106个病种。

  为提高罕见病“可诊、可治、有药可医”的诊疗能力,市儿童医院2019年成立罕见病诊疗中心,2020年又建立罕见病门诊及罕见病多学科会诊中心,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促进规范化诊疗。2021年,该院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我市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溶酶体贮积症协作组,针对此类疾病制定相应诊疗规范,培训医生增强此类疾病诊断能力,并在全市形成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机制。

  此外,该院院长刘薇担任主编编辑出版了《儿童罕见病诊疗与管理》。这是我国首部关于儿童罕见病的专著,百科全书式详解了106种儿童罕见病,详细梳理了每一种罕见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转诊要点、基层管理等,让更多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提高诊治罕见病的能力,让更多人认识罕见病、了解罕见病、读懂罕见病。(记者 徐杨)

(责编:李丹、张静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精彩图集
  • 冰雪运动“破冰”进校园
  • 不负春日好时光 樱桃花开俏争春
  • “小兔拔拔”叫响地里的“金疙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