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营商环境多项指标全市第一

记者近日从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近期发布的《2021年天津市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综合报告》显示,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在2021年天津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负责牵头的“开办企业”“市场监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三项指标综合得分在全市均位列第一,营商环境考核交出亮丽成绩单。
开办企业
智慧审批效率显著提高
开办企业指标主要衡量企业从设立到具备一般性经营条件所需经历的政府审批和外部办事流程,包括办理环节、办理时间、成本费用,以及提升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等情况,是营商环境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2021年,滨海新区先后实施了多项改革举措,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企业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等事项纳入“一网通办”平台,企业开办“一表填报”、一日办结,企业开办效能实现再提升,开办成本不断降低。在全国率先推出“智能经营范围申报”服务,让经营范围填报操作更简单、易上手。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通市场主体住所信息核验功能,在提高住所登记便利度的同时保证了其真实性。首创企业开办场景式智慧审批,企业开办智能化水平得到再提升。
通过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使滨海新区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企业开办效率显著提高。记者了解到,在评价期内(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滨海新区累计新设各类企业27931户,企业开办网络登记率达到97%以上;累计向23447家新开办企业免费发放实体印章75393枚、电子印章5052枚,为企业节约开办成本558.66万元;免费发放税务UKey22950个。
市场监管
提升效能减轻企业负担
市场监管指标主要衡量根据法律法规和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处罚等情况。市场监管指标中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指行政机关在日常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一种新型监管方式。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举措。
滨海新区全面扩大部门联合抽查覆盖面,出台《滨海新区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制度》,进一步将“双随机、一公开”作为日常监管的基本手段。积极扩大部门联合抽查领域范围,在天津市联合清单的基础上新增8个联合抽查领域,适用监管领域增加到53个,参与联查部门22个。推行“去中心化”部门联合抽查模式。依托“双随机、一公开”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加强各监管部门的协同联动。部门联合抽查组织“去中心化”,避免“运动式”的集中实施,实现常态化开展。此外,滨海新区还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融入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各领域发起部门积极主动发挥牵头组织作用,各配合部门担当作为,有序规范、各司其职开展检查。
2021年全年,各行政执法部门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13000余户市场主体进行抽查,同时还在53个领域开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联查市场主体近1500户,占抽查主体的12%,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减轻了企业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知识产权
保护水平提升服务能力增强
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指标主要衡量引导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等情况。滨海新区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工作,2021年出台了多项知识产权专项制度,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多个方面加强制度体系规范,坚持“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侦办要求,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保护行刑衔接工作机制,构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三审合一”工作机制。多项制度措施的实施,促进滨海新区知识产权创造水平再上新台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明显提升、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截至目前,全区有效专利总量达到7.2万件,全市占比29.5%,注册商标总量8.8万件,全市占比30.4%;累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58项、中国外观设计银奖1项、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15项、市专利金奖51项、市专利优秀奖138项;累计拥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38家、市级专利示范优势企业340家,拥有国家级商标战略示范区1个、市级商标战略示范区2个、国家级商标战略示范企业1家、市级商标战略示范企业4家、国家驰名商标33件。知识产权全市龙头地位稳固,各项主要指标高居全市首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