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解读第九版防控方案
针对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组织修订形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7月4日,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围绕市民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读。专家表示,第九版新冠疫情防控方案优化调整了防控措施,要求更加科学、规范、精准。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对于学校和托幼机构、养老机构、儿童福利领域服务机构等重点机构,须在常态化防控下做好相关人员症状监测。辖区内出现1例及以上本土感染者后,应及时组织完成一次全员核酸检测,后续可根据检测结果及疫情扩散风险按照每天至少20%的抽样比例或按照辖区检测要求开展核酸检测。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科副主任医师、市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家组成员董晓春介绍,第九版防控方案优化调整了风险人员的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董晓春表示,之前的两类风险区划定标准为高、中、低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进行了衔接对应,整合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的概念,形成新的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以低风险区为例,对应防范区,划定为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不再是大众习惯的此前意义上的低风险区。第九版防控方案中规定,对于发生疫情的县(市、区、旗)的低风险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跨市流动须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流入地对有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三天两检)。
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强的特点,第九版防控方案在更早发现疫情方面有哪些针对性的手段和措施?“第九版防控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监测预警,按照点与面结合、症状监测与核酸检测结合、传染病监测系统与其他部门监测系统结合的原则,开展人、物、环境等多渠道监测。”董晓春说,“我市将通过以下多渠道监测机制,进一步提升常态化监测的敏感性,实现病例早发现、疫情早处置。”
第一,在以往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出现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第二,新增药品监测要求,当出现本土疫情后,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感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督促用药人及时检测。
第三,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记者 徐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