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天津糧”

2021年08月18日11:35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天津糧”

  新穗初綻,稻花飄香。

  在天津市農科院現代農業創新基地新品種比照稻田裡,一大片超大稻穗在微風裡搖曳,格外喜人……單穗達400—500粒,是普通水稻的4—5倍,畝產量單季可達1000公斤,可使北方粳稻畝產量增加200公斤,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天津貢獻。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多年來,天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種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在育種創新方面的人才、技術優勢,全面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破解育種“卡脖子”難題。“十三五”期間,累計選育出66個優質糧品種和一大批蔬菜良種,小站稻播種京津冀和遼魯蘇等地,“津強”強筋春小麥種到了內蒙古等地,黃瓜花椰菜大白菜等良種播種全國多地,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天津糧”。

  小站稻優種 讓大地一片金黃

  8月中旬,水稻拔節吐穗揚花,處在生長關鍵期。

  正在比照稻田裡忙碌的天津市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育種專家劉學軍指著大穗稻說,這個新品叫“津粳優系列雜交粳稻”,是他們育種團隊歷經10年時間選育成功的,是雜交粳稻中的“超級稻”,當下正在做好水肥管理,搞好示范栽培,明年將在北方粳稻區大面積推廣。

  糧食安全的核心是口糧,口糧供給的重點是稻米,稻米供給的關鍵是粳稻。我國粳稻面積佔水稻面積的三分之一,對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天津市大力扶持育種單位發掘優異基因,培育優質、高產、抗逆、廣適等優異性狀的雜交粳稻、常規粳稻新品種,成果顯著。

  劉學軍帶領王勝軍等育種團隊骨干,積極申報國家和天津重大育種項目,先后育成國審雜交粳稻品種18個,佔同期國審雜交粳稻總數的24%,居全國首位。其中“金稻919”已成為小站稻主栽品種,“金粳818”在黃淮海稻區每年播種面積超600萬畝,被當地稻農贊譽為天津豐收稻。

  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農場,今年種了20多萬畝天津稻,為歷年之最,原因就是選用了天津育種專家於福安選育的“津原89”良種,優質高產,豐收有保障。

  當地一位農場技術員介紹,過去種的都是普通稻,每遇稻飛虱和稻瘟病暴發,就會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最后面積縮小到了幾萬畝。后來,他們使用了天津良種,特別抗稻飛虱和抗稻瘟病,畝產量達到900公斤,現在稻田面積連年擴增。

  “1991年天津暴發稻飛虱,幾十萬畝水稻減產甚至絕收,讓我心痛不已。從那時起,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選育出抗病虫害的高產優質稻種。”於福安說。

  在老一輩育種專家谷守賢等人指導和多部門全力支持下,於福安帶領育種團隊潛心鑽研,選育出了多個“津原”系列常規稻新品種,抗稻飛虱、抗稻瘟病,畝產量突破900公斤,創下常規粳稻產量之最,累計在全國10個省市推廣4000多萬畝,直接經濟效益6000多萬元。

  已故的袁隆平院士,曾在2018年給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天隆種業公司發來賀信,稱贊“天隆優619”是雜交水稻育種的一次重大突破。

  “天隆優619”魅力在哪?被天津科技大學和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天隆種業公司)雙向聘任的育種專家華澤田介紹,該品種抗逆性好、穩產高產,米質特好,在黑龍江第一積溫帶稻作區大面積種植,成為五常地區“稻花香”更新換代優質品種,還先后種到寧夏、遼寧等地。

  市農業農村委種業管理處有關同志介紹,“十三五”時期,天津實施小站稻產業振興規劃,引智引才搭平台,培育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站稻新品種17個,示范推廣8個。“十四五”時期,天津將充分利用在海南建成的天津南繁育種基地,全面開展南繁北育,縮短育種周期,讓小站稻產量更高,品質更優,造福全國稻農。

  強筋小麥填補空白 稻麥連作打造噸糧田

  面包、百吉餅、椒鹽脆餅……這些美食原料都是蛋白質含量高、耐咀嚼的一種高檔面粉──強筋面粉,長期以來,這種面粉需高價進口。現在,因為天津市農科院作物研究所選育成功了“津強”強筋春小麥品種,可以替代國外品種,成功解決了“卡脖子”難題。

  育種專家王建賀介紹,為打破國外強筋小麥品種的壟斷,在老一輩育種專家王繼忠帶領下,在市科技、農業主管部門全力支持下,他們歷經10年,克服重重困難,選育成功了“津強”強筋春小麥品種。抗旱、耐寒、耐鹽鹼,粗蛋白含量超過16%,濕面筋含量超過30%,吸水率達到60%,其他3個指標也相當不錯。每年在靜海、薊州、武清等地種植20萬畝,優質春麥直供食品廠家。

  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等地,也在種植“津強”強筋春小麥,而且特別受歡迎,面積達到20多萬畝。當地麥農們稱贊說,天津春麥耐嚴寒、耐低溫、耐干旱,穩產高產。

  “津強”強筋春小麥,不但提供高檔優質面粉,還促進糧食豐收。

  王建賀說,一些地區,由於氣候原因,過去一年種兩季庄稼──夏玉米加冬小麥很困難。因為夏玉米成熟晚,收獲晚,造成冬小麥播種晚,嚴重影響冬小麥畝產量﹔而如果過早收獲夏玉米,又會影響夏玉米產量。而“津強”強筋春小麥品種就解決了這個難題,因為春小麥是來年春天播種,所以夏玉米當年多晚收獲都可以。這樣一來,就確保了夏玉米、春小麥都能獲得豐收。

  2020年開始,天津市依靠“津強”強筋春小麥品種和旱地直播水稻新品種,在寶坻等區大力開展稻麥連作生產,由一季變兩季,增加了糧食畝產量。具體方式是:春季種“津強8號”強筋春小麥,收獲后續種“津原85”水稻,實現小麥單產400公斤,水稻單產600公斤,總產量達到1000公斤,為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增加糧食畝產量,提供了天津范例。

  選育津菜良種 造福國民餐桌

  8月,進入了溫室大棚換茬栽種秋菜苗季節。

  在天津市農科院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基地,黃瓜育種專家杜勝利正在仔細查看剛移栽的瓜苗。杜勝利介紹,他們正在選育產量更高、品質更好、口感更好的新品黃瓜,讓大家可以吃出小時候的味道……

  天津黃瓜育種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經過幾代科研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先后育成了津研、津雜、津春、津優、津冬、津美6大系列80多個黃瓜品種。“十三五”期間,“科潤99”佔據壽光同茬口黃瓜生產面積的60%以上,被譽為目前設施黃瓜的標杆品種,累計推廣面積50萬畝以上,創造直接經濟效益6000萬元。

  杜勝利表示,雖然天津黃瓜育種取得佳績,但仍需大步向前,永不停止。“十四五”期間,將繼續採用世界先進的單倍體育種等先進技術手段,特別是在無刺型黃瓜育種方面力爭取得新突破,讓黃瓜更加清香可口,同時大力開展功能性黃瓜育種,滿足市民保健需求。

  除黃瓜外,天津花椰菜育種也是國內領先。天津市農科院育種專家孫德嶺介紹,花椰菜原來一直是國外種業壟斷,種子比較昂貴,嚴重影響種植面積。為打破國外壟斷,他們全力攻關,克服多重困難,先后育成了“夏雪”“豐花”“津雪”“津品”等6大系列4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花椰菜品種,推廣到全國20多個省份,累計推廣面積850多萬畝,新增經濟效益59.5億元,改變了我國花椰菜優良雜交品種的短缺局面,結束了國外花椰菜品牌對我國市場的壟斷。天津花椰菜良種已出口到巴基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助力當地發展蔬菜生產,滿足市場需求。

  “目前,青花菜(西蘭花)種子還被國外種業壟斷,市場上受青睞的鬆散型花椰菜種質資源也不在我們手裡。為此,我們正在瞄准上述‘卡脖子’育種難題,採用先進的育種技術,打破國外壟斷,盡快選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孫德嶺目光堅定地說道。

  加快育種,保護種源是關鍵。市政府批准建設的天津市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目前正在積極進行前期准備,不久就將開工建設。

  “建成后總體庫存量可達40萬份,可滿足未來50年天津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的戰略需求,為黃瓜、花椰菜、優質小站稻、強筋春小麥等現代種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和技術支撐。”天津市農科院生物研究所負責人王永說。(記者 陳忠權)

(責編:李丹、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