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牛”王以智:美好生活守護者
2019年破獲的特大環境污染案、回收拆解廢舊鉛酸蓄電池和非法傾倒廢酸污染環境案、環保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案……一系列的環境污染案件偵破都和一位警察的名字有關,他就是被公安部發來賀電表示肯定的天津市公安局環食藥保衛總隊一支隊三級警長王以智。從2014年起,他偵破的破壞環境資源類犯罪200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人員3000余人,被公安部列為督辦案件21起,在百余起有影響力的重大案件的偵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還原污染現場 全國首創“可控偵查實驗”
2019年破獲的這起特大環境污染案是一起以收集廢機油和受到機油污染的壓艙水為主的案件,這些污油水根據《國家危險廢物名錄(2021版)》屬於HW09類廢物,需要專門由有資質的正規企業進行處理。
據了解,這些污油水經過處理,可以提煉油脂,成為機油的基礎油,有一定的市場價值,犯罪嫌疑人為了躲避執法檢查,多年來一直將這些污油水運到船上,在海上進行處理,而處理過程完全暴露在露天,與正規企業密閉處理相比,不符合處理流程,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王以智接手這起2019年破獲的特大環境污染案時,犯罪嫌疑人已經由於其他案件被逮捕了,污染環境的犯罪現場沒有了,留給辦案人員的隻有作案工具、生產原材料和參與生產的工人,形象地說就是“廚子在、鍋灶在、材料也都在,就沒有成品菜”。要獲取証據,就必須固定証據,獲得關鍵的數據。
而通過“偵查實驗”獲取關鍵証據,這在警隊裡不算新鮮理論,但是在這起案件之前,全國還沒有通過這種方式固定証據的先例。因為要進行“偵查實驗”就要還原案發現場,但是對於污染環境的案件,還原犯罪現場就是對環境再次造成污染,用王以智的話說就是“不能為獲取証據,再污染一次環境呀”。
不僅如此,存留在機器中的原材料不多,“偵查實驗”必須一次成功,這給辦案人員帶來了很大壓力。
那還要不要做“偵查實驗”王以智的答案是肯定的,那該怎麼辦?王以智提出了“可控”二字。經過與環保局的工作人員研究,他們採用了將按照普通生產流程,將生產排放的廢氣密閉收集起來的方式,獲取實驗數據后,通過活性炭對煙氣進行吸附淨化,達到排放標准,再把受污染的活性炭由天津市有資質的專業機構進行處置,確保實驗過程中不出現二次污染。
王以智還記得那天開始“偵查實驗”的時候是下午一點多,等到14個小時實驗結束,已經是凌晨4點。王以智沒有休息,一直等著實驗數據出來,他坦言,這樣的偵查實驗自己心裡也沒底,萬一檢測出來的數據不能定罪,或者是由於辦案經驗欠缺造成証據提取失敗,案子破不了,他自己心裡的那道坎過不去。
“偵查實驗”現場。戴濤攝
“我從上午就一直和生態環境局的工作人員聯系,打了三四個電話,最后工作人員都勸說‘做實驗是有標准和流程的,哪有這麼快’。到下午四點鐘左右,實驗結果出來了,我們的偵查實驗成功了,同事們都沸騰了,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王以智回想起當天的情景,依然非常的興奮。這不僅是市公安局環食藥保衛總隊2019年成立以來破獲的第一起大案,也是天津市首例以“偵查實驗”固定犯罪証據並成功偵破的污染環境案件,也是全國偵破此類案件的經典案例,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肯定。
高科技“混搭”傳統戰法 蹲堵一個月揪出黑鏈條
王以智總說:“現代科技手段並不是要取代傳統戰法,兩種戰法需要相互結合,取長補短。”在偵破污染環境犯罪案件時,王以智的“理論”得到了很好的實踐。2020年7月,王以智帶領同事成功地破獲了非法收集處置廢鉛酸蓄電池污染環境案,而這一案件的偵破,就是王以智“蹲”出來的。
百姓平常見到的汽車的廢鉛酸蓄電池除了裡面的廢酸液,其他的都是寶貝。鉛、塑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在這起案件中,警方在收繳的賬目中發現,該窩點一個月的流水就達到3000多萬元,在金錢的誘惑面前,犯罪分子不惜鋌而走險。不過,廢鉛酸蓄電池屬於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處理這些廢電池必須有國家頒發的危險廢物回收經營許可証,並需特別注明須有此項專門資質。
當時這個案子王以智通過群眾舉報得到了線索:一個院落經常有大型貨車出入,還有叮叮當當的響聲,這引起他的高度重視,開始對線索進行核實。
“犯罪嫌疑人明知道自己做了污染環境的事,所以他們的反偵察意識特別強,甚至把監控攝像頭安裝到了國道邊上,隻要有車進入通向廠區的道路,他們就會發現。”王以智說。
為此,王以智還使用了無人機等設備了解院內的情況,但是白天很難發現犯罪証據,而晚上天黑、無人機又不能靠得太近,沒有取得關鍵証據。
怎麼辦?王以智用了最古老的刑偵辦法,蹲守!
通過偵查,王以智發現這伙人晚上才收貨,車一來很快裝車,前后不過20分鐘,哪天來?什麼時候來?都很難摸准。不僅如此,辦案人員破案后得知,收貨窩點還有另外兩處,三個窩點輪換使用,王以智他們足足盯了一個月,才有了偵破進展。
“那時候是夏天,車也不能一直發動開空調,這樣容易被發現,大熱天裡,我們就一直在車裡堅持著。”王以智說。
一個多月的堅持終於有了收獲,一天夜裡他們發現了運輸廢鉛酸電池的車輛,剛要跟住大車,后面一輛小車尾隨而出,幸好王以智和隊員們足夠警覺,沒有讓兩輛車發現蹤跡。
這輛懸挂山東牌照的貨車先是稱重,又上了高速,到底要去哪裡,王以智和隊員們心中畫上了問號。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跟?王以智斬釘截鐵的說,跟!不管開到哪裡都要跟,不能丟掉這寶貴的線索。
好在沒走很遠,這輛車就從靜海區下了高速,行駛到了距離天津一河之隔的河北省廊坊市的大城縣,在那裡王以智他們發現了非法處理廢鉛酸蓄電池的窩點。至此,辦案人員掌握了廢鉛酸蓄電池收集、儲存、運輸、處理違法產業鏈的全鏈條,並於此后逐一確定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一切准備就緒,2020年7月16日,天津市公安局環食藥保衛總隊組織了120余名警力,加上市區兩級生態環境局專業檢測人員,開始了抓捕行動,現場查扣廢鉛酸蓄電池200余噸,現場固定了其非法傾倒、深坑填埋廢酸的証據。累計抓獲犯罪嫌疑人45名,搗毀“黑窩點”3處,現場查扣廢舊鉛酸蓄電池350余噸,涉及全國6個省市,涉案金額達5000萬元以上。
王以智說:“破獲污染環境案件要摸准上下游產業,進行全鏈條打擊,如果隻打掉一個環節,這條黑色產業鏈還有可能死灰復燃。雖然走訪、蹲堵要下很大功夫,但是我們認為非常值得。”而這一案件的偵查技戰法被公安部七局作為經驗總結推廣給了全國公安環食藥部門,生態環境部也將該案列為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第一批典型案例進行經驗推廣。
數據中查找蛛絲馬跡 破獲在線監測造假案
隨著生態環境類案件打擊力度不斷加大,環保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成為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型隱患。2021年4月,王以智在配合生態環境部門對天津市重點排污單位開展檢查期間,發現某公司在線監測設備上傳數據出現恆值異常。
“這家企業是重點排污企業,生態環境部門在企業安裝排污在線監測設備,時時監控排放水體中的氮氧化物、COD等數值,企業也應該將污水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准后將廢水排入工業園區的管網。”王以智說,正常情況下,數值會有一些波動起伏,而這個企業的數據就是一條橫線,數值恆定,這是不正常的。”
王以智到企業調研學習。戴濤攝
為了弄清楚情況,王以智先后走訪了與該企業工藝相似的達標企業,對工藝流程進行了了解,對數據的波動規律進行了學習,對可能出現的數據異常可能進行了分析。最終在實地檢查這家企業的時候,發現了該企業竟然對檢測探頭“動手腳”,逃避在線監測。
王以智到企業調研學習。戴濤攝
“他們把在線監測系統的取樣探頭放在了礦泉水瓶子裡,瓶子裡是自來水和污水的混合物,通過稀釋污水,讓監測數據保持‘達標’,這種行為就涉嫌污染環境犯罪了。”王以智說。此后,王以智和隊員們迅速摸清了該企業的組織架構,掌握了經營者、環保負責人、操作工人的名單。2021年6月份一舉將涉嫌干擾在線監測數據污染環境的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並依法刑事拘留。該案例再次成為公安部七局作為經驗推廣的典型案例,也成為該局成立以來首起在線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污染環境的典型案例。
王以智到企業調研學習。戴濤攝
從運動員“跨界”刑警 勤學苦練成為行家裡手
王以智對生產工藝、生產流程、環境污染風險點位如此“門清”,有時甚至比專家還要專業,很多人都以為他是“科班”出身,其實不僅對於環境污染這門學問,就連干刑警,王以智都是“半路出家”,能夠達到現在的專業水平,他靠的就是勤學苦練、不斷鑽研。
“我學的是散打,是國家二級運動員,后來考上了天津體育學院,拿過市裡的跆拳道、散打冠軍,全國錦標賽進入過前16強。”說起練武的這段經歷,王以智覺得對自己的成長非常重要,“那時候五點就要起來晨練,跑步、力量、散打技術,一天練8個小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比賽期間還要控制體重,夏天穿雨衣跑步。雖然很苦很累,但是我學武鍛煉了我的意志品質。”
也正是由於有散打的功底,2008年王以智被特招進入了公安局,成為了一名特警。當時憑借著武術功底,王以智可以找到更賺錢的工作,但是王以智堅定地選擇了成為一名人民警察。他說:“我的爺爺參加了解放天津的戰斗,我的爸爸媽媽也都當過兵,我從小就受家庭熏陶,對身著制服、參加戰斗充滿了期待,用俗點的話來說就是男生都會有的那種英雄情結,所以我選擇警察不后悔,再讓我選一次,我還要干警察!”
干特警期間,王以智參與過許多維穩和重大活動保障工作,由於表現突出榮立過個人一等功。后來由於工作輪換轉崗,王以智到了刑偵局,從練拳頭的特警到拼腦力的刑警,王以智笑談轉變很大:“我沒有接觸過刑警的工作,也不是公安專業院校畢業,偵查、破案都不會,隻能跟在前輩身后一點一點地學,哪怕是幫忙開車、打下手,我都爭著去,為的就是跟老刑警多學習辦案知識和技巧,見得多了聽得多了,總有收獲。”
王以智到企業調研學習。戴濤攝
2014年,王以智又被安排到了調查環境污染犯罪的新崗位。“這個崗位專業性太強了,電鍍行業、汽車行業等不同行業的生產工藝不一樣、排放環節也不一樣,你必須全面了解了,才能知道哪個環節會產生污染,哪裡可能有暗管、有滲坑,這根我以前學的武術、刑偵都不沾邊,可以說剛來的時候,我也是‘懵圈’的感覺。”王以智說。
王以智到企業調研學習。戴濤攝
沒有前路可循,那隻能拼命學習,王以智利用業余時間“惡補”相關知識,跟生態環境局的固體廢物專家、行政執法專家請教學習,用他的話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學習筆記他寫了4本,總結心得寫了5000多篇。王以智坦言,學習對他來說可比練武難多了。
王以智到企業調研學習。戴濤攝
近年來,除了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王以智所在的一支隊還肩負著天津市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案件的偵破工作。這對於王以智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什麼是蘇卡達陸龜、豹紋陸龜?蟒和蚺有什麼區別?如何辨別不同鳥類?每種動物的保護級別……一點一滴的知識王以智都要通過實踐學習掌握。
通過勤學苦練,現在王以智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專家了,其專業性讓專業人員都感到敬佩。不僅如此,熟悉王以智的同事都說他特別愛鑽研,不僅重視個案偵辦,更加注重類案思考和技戰法提煉。工作之余,他還經常與全國同行交流,學習案件偵辦的新方法、新動向,並精心制作了精品課件,通過網上課堂、專業集訓、送教上門、業務課堂等多種形式對屬地分局環食藥民警進行業務培訓,指導分局偵查辦案工作。憑著運動員時期鍛煉出來的韌勁,王以智把原本不擅長的文字工作也做得十分出彩,這讓他覺得很有工作成就感。
工作中,王以智精力無限,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在2013年就患上了甲狀腺癌,他沒有告訴父母,自己悄悄去醫院切除了1/2的甲狀腺,后來,同事們也是無意中從他服用的藥品中得知了他的病情。但是他說:“我得的是最溫和的癌症,我沒把自己當個病人。”
這些年來,王以智面對各項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從不開口向單位提任何困難,他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拼搏進取、甘於奉獻、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拓荒牛”精神,成為青年民警中的一面旗幟。現在王以智正在系統梳理自己的辦案經驗,他希望有一天能夠集結成書,填補國內環境刑偵學教材的空白。 (霍艷華)
(責編:陶建、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