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發展格局中譜寫港產城融合發展新篇章
■ 目前,天津港內陸營銷網絡達115家,輻射“三北”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內陸主要腹地全覆蓋﹔擁有“一帶一路”集裝箱航線40余條,同時擁有3條大陸橋過境通道和42條海鐵聯運通道,京津冀“出海口”功能得到充分體現
■ 鐵路建設方面,完成了薊港鐵路擴能改造,極大地提升了南疆港對外集疏運能力﹔服務南部港區的西南環線、南港一線等線路相繼投入運營,濱海新區外圍鐵路貨運環線基本形成
■ 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形成由津漢高速、秦濱高速、海濱大道、津港高速二期組成的新區繞城高速。同時,分別形成向西、向北、向南通聯的10余條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路,新區骨架路網日趨完善
■ 近年來,新區海工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總承包和服務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加快推進。同時,國家租賃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飛機、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賃業務總量佔全國80%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
站在天津港北疆港區東突堤的集裝箱碼頭向東望去,天津港主航道上世界各地的船舶正在有序進出港口。從這裡出發,沿著海岸線向北再走4公裡來到北疆港區,一台台七彩元素涂裝的自動化軌道橋和岸橋讓人眼前一亮,這裡加持諸多尖端、硬核科技應用,實現了“智慧+綠色”全領域深度融合。
依港而立,因港而興,與港共榮,港口是天津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更與濱海新區的發展相融共興。濱海新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深入推進港城間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資源要素協同融合,建好京津冀高效便捷“出海口”、配套完善“產業區”、宜居宜游“后花園”,譜寫港產城融合發展的新篇章,在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理念融合
致力綠色智慧 共享發展成果
翻開經濟運行數字表,一組港口數字分外耀眼:天津港集團今年前三季度共完成貨物吞吐量3.51億噸,同比增長4.5%﹔集裝箱吞吐量1580萬標准箱,同比增長14.7%,創歷史新高。這裡正最大限度發揮好港口作為國家核心戰略資源和全球資源配置重要樞紐的作用,推動區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縱觀世界港口城市發展脈絡,大多經歷了以港聚產、以產興城、以城促港,進而實現融合發展。濱海新區環抱天津港,港口是基礎性、樞紐性設施,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港口與濱海新區融合發展,首先是理念相融。以綠色、智慧理念為基礎,新區與港口在規劃上共謀,實現生產、生活、發展空間統籌布局,在政策上協同,實現產業發展、港口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有效銜接、協同共贏。
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天津港在踐行生態文明上做足文章,努力建設以人為本、安全健康、環境友好的世界一流綠色港口。2017年,天津港率先在全國港口中實現了煤炭鐵路集港運輸。這不但疏解了汽車運輸給城區帶來的交通不便,更重要的是打出了一手綠色發展“好牌”。在位於南疆港區的天津港中煤華能煤碼頭,數條大型傳送帶正在運輸煤炭,現場卻並沒有煤灰飛揚的情況。如今,堆場的傳送線上都加上了“防塵罩”,放眼望去,是一座座綠色的小“山頭”,一座充滿活力的現代化綠色港口讓人眼前一亮。“綠色、智慧”理念共融,促進了港城間同頻共振。近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濱海新區加快開發開放步伐,區域發展為港口提供了強大支持和經濟腹地。“目前,天津港70%左右的貨物吞吐量和50%以上的口岸進出口貨值來自天津以外的各省份。”天津港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天津港內陸營銷網絡達115家,輻射“三北”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實現內陸主要腹地全覆蓋。同時,天津港不斷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各港口互聯互通。目前,天津港擁有“一帶一路”集裝箱航線40余條,同時擁有3條大陸橋過境通道和42條海鐵聯運通道,京津冀“出海口”功能得到充分體現。忙碌的港口吸引了各方客商雲集,要素聚集,也為濱城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空間融合
總體規劃布局 功能有機結合
11月14日凌晨,伴隨著一陣陣鳴響的汽笛聲,天津南港港鐵物流公司鐵路專用線迎來了首列貨運火車。火車從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駛來,裝載3000余噸煤炭,煤炭卸車后將裝船運往南方多個省市。這也是天津南港鐵路全線建成以來第一列正式到達港區的卸裝貨物列車。南港工業區正式打通了港口鐵路集疏運聯運“最后一公裡”。
這是新區加快“公轉鐵”、暢通鐵路“微循環”、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在港口發展駛入快車道的同時,港口和城市之間的深度融合成為新的時代課題。
如何處理好港口發展和城市發展的關系?實現空間融合是關鍵一招。濱海新區提出,要為天津港發展讓路,做優存量空間,留足、留白天津港的發展空間。新區通過完善集疏運體系,推動建設集疏運專用貨運通道,打造港城相連的分離式、多樣化、立體型交通體系。同時,在虛擬空間上,通過加強智慧港口、線上自貿、智慧交通等平台互通聯動,把數據要素變成發展要素。
以往天津港集疏運以公路運輸為主,鐵路運輸佔比較低,出現了疏港交通與城市交通互擾、集疏運結構失衡、專用通道缺乏等問題。近年來,圍繞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布局,濱海新區大力發展海鐵、海公、公鐵等多式聯運,完善現代集疏運體系,以“兩港”(海港、空港)功能提升為重點,以“雙高”(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為骨架,暢通濱海新區與周邊地區、腹地的聯系,構建暢達的對外交通體系,區域交通能力和服務輻射功能顯著提升。其中,鐵路建設方面,完成了薊港鐵路擴能改造,極大地提升了南疆港對外集疏運能力﹔服務南部港區的西南環線、南港一線等線路相繼投入運營,濱海新區外圍鐵路貨運環線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建設方面,形成由津漢高速、秦濱高速、海濱大道、津港高速二期組成的新區繞城高速。同時,分別形成向西、向北、向南通聯的10余條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路,新區骨架路網日趨完善。
幾天前,備受關注的津石高速工程傳來喜訊:天津東段主線橋梁工程、路基工程全部完成,該工程已進入收尾攻堅階段,預計今年年底主體完工並具備通車條件。其建成后將形成濱海新區通往西部腹地的又一通道,承擔直通河北、山西等西部腹地的主要貨運交通功能,將對南港工業區的對外集疏運發揮巨大作用,進一步增強新區對外服務輻射能力。
幾乎在同一時間,“天津港集疏運貨運專用貨運通道”工程線路方案開始公示,該通道建成后,將有效完善集疏運體系。未來,新區將進一步努力打造完備的港口集疏運體系,推動新區海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有序銜接、高效運轉,為建設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提供有力支撐。
血脈融合
打通產業鏈條 要素流動共通
城以港興,港為城用。產業是港城發展的血脈,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升級是港城經濟的發展方向。多年來,天津港穩居全球集裝箱港口十強,與其同頻崛起的,是新區的城市繁榮與產業興旺。建設美麗“濱城”,要深挖港口的價值空間、服務空間,實現血脈相融,共生發展。
濱海新區第三次黨代會以來,依托世界級港口雄厚的產業基礎,濱海新區深挖港口的價值空間、服務空間,大力發展精細化工新材料、海工裝備、高端國際貿易,及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等為代表的供應鏈服務產業,加快實現港產城的深層次融合。近年來,新區海工裝備制造、海洋工程總承包和服務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國家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加快推進。同時,國家租賃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推進,飛機、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賃業務總量佔全國80%以上,成為全球第二大飛機租賃聚集地。出台全國首個商業保理監管辦法,央企背景商業保理公司數量佔全國一半以上,港口配套完善“產業區”大模樣顯現。
作為天津港功能延伸的主陣地,東疆在金融、航運等方面享有多項優惠政策,並在進一步提升天津港國際話語權的同時,擴大濱海新區的國際影響力和對外輻射作用,港城融合發展程度進一步加深。同時,東疆保持在融資租賃領域的領跑地位,讓落戶東疆的租賃企業也迎來發展新天地。在這片創新沃土上,進口租賃、離岸租賃、資產包租賃等租賃業務模式不斷創新突破,讓東疆保持在融資租賃領域的領跑地位,新模式也通過東疆逐步復制推廣到全國。
如果說融資租賃、航運金融等代表了港口新興產業經濟發展,那麼旅游、商貿、休閑等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在港產城深度融合中也為新區市民帶來了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例如在東疆,基本實現了“三分天下”:三分之一為港口、三分之一為物流、三分之一為旅游休閑配套設施,促進了港產城相融發展。東疆建設開發紀念公園、東疆灣景區等休閑場所為這裡帶來了強大人氣﹔“東疆小外”建成開學、濱海新區圖書館東疆分館正式開館,彰顯了社會事業快速發展的步伐。眼前,這座碧海金沙、空氣清新的現代化港島,使居民幸福感倍增,宜居宜游“后花園”正從美好藍圖成為現實。
“東疆正以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為目標,緊扣加快構建‘津城’‘濱城’雙城發展格局,從多方發力,通過持續打造產業競爭力,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區域公共設施服務水平,在港產城融合上闖出一條新路。”東疆保稅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激活新動能,再上新台階。“十四五”期間,濱海新區將放眼聚焦海濱城市、港口城市和產業城市特點,科學謀劃布局,擁抱“蔚藍”,加速港產城深度融合,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新作為、取得新突破。(記者 趙賢鈺 張廣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