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為了“靜止”這一刻

2022年03月28日15:05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你見過,如此“安靜”的靜海嗎?

“奧密克戎”驟然來襲,變異株穿透力、隱匿性更強,可謂來勢洶洶。

落實“第一責任”、減少無序流動、不扎堆不聚集……你們“安靜”守候,才有屢戰屢勝的靜海,才有充盈歡聲笑語的家鄉。

話說回來,這些天也挺“鬧心”。

聽到,有小區被畫進了封、管控區的“方框”﹔

聽到,很多“宅男宅女”想和朋友出門溜溜彎﹔

聽到,總吵著不想工作的人,想要回公司上班了。

這些年,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靜海,習慣了熱情的街坊、繁華的商超、質朴的鄉音,可每當被問起靜海有什麼特色時,大多數人撓撓頭,也隻能想出一句:人倍兒多。

真的,靜海人特別多!

從前,商場、公園、車站……隻要你願意,在哪都能上演一場“哥倆好”的劇情﹔傍晚,天天“上新”的農貿市場,充斥著“大嫂子,這菜嘛價”的煙火氣﹔漫長的夜晚,總被呼朋喚友,四處尋覓美食的身影填滿。

可最近,我的城,她不鬧了……因為“奧密克戎”,變得“安靜”了。

所以,有一群人,動了起來,他們要親手讓自己的城,恢復原貌。

見過靜海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裡,指戰員們滿臉疲憊,和專業組的同志們深入重點區域仔細研判。“再想想有沒有落下什麼,要快,更要准……”,劃定封、管控區是個“精細活兒”,要小心再小心,精准再精准。見過凌晨一點,剛商討完方案又匆忙奔赴一線的黨員干部滿眼血絲、頭發凌亂,“你們在這盯住了,我再去現場看看。”身著單衣往外趕的勁頭,恨不得親手處理好每處細節。見過趴在數據排查表上睡著的工作人員,是太累了,太累了,才敢在等待新數據到達的間隙瞇一會。“你自己問問老師網課的內容,爸媽過些日子才能回家……”會議室裡,有人對著手機壓低聲音安慰孩子。

不敢怠慢,因為家鄉父老正懸著心,等著勝利的消息。每一個決定,都是深思熟慮,反復爭辯的結果。

“就這麼決定,立刻執行!”

靜海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指揮長一聲令下,全區各部門迅速響應,人員、物資運轉到位,方案舉措即刻落地。完善的治理體系,給“以快勝快”“以‘師’打‘班’”“以靜制動”的戰術打法提供了后備保障。

因此,疫情形勢一直都在掌控之中﹔

因此,“菜籃子”始終穩定供應﹔

因此,你的生活沒有被過多打擾,擔心之余,還能感受到背后涌動的溫暖和力量。

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志願者冒著風雨維護城市的秩序。清潔工人、外賣小哥、出租車師傅頂著壓力維系城市的運轉。一個個“逆行”的白衣戰士在請戰書上摁下了“紅手印”,奔赴一線,去和時間賽跑,去撫平城市的創傷。

還有那些時刻傳遞最新消息的新聞人、賠本兒往大篩現場送煎餅果子的商販、安心在家聽指揮的居民……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喚醒著這座城的活力。

記得那個陌生的流調電話吧?

電話另一頭,是個或纖細、或粗獷、或沙啞的聲音,對你的去向“刨根問底”。有一家人在睡前先后接到電話,好奇地問,“都這個點了,你們還有多少人在干活?”

“還有很多,還能更多。”電話那頭的年輕人說。

從成千上萬條信息中“抽絲剝繭”,僅一個流調專班不可能完成。舉全區之力,利用大數據平台篩查流調信息,日均排查3萬多人次,將密接、次密接人員及時納入分級管控,斬斷病毒傳播鏈條。每條信息都來之不易,都是在人們的理解、寬容、奉獻中得出的軌跡。

這份情不該辜負,這場隻許勝不許敗的戰斗中,我們還能做得更好。

一切,為了人民,無怨無悔。

因為有對黨和政府的信任,父老鄉親們正用最地道、最質朴的語言陳述著這座城最暖的細節、最硬的擔當、最純的情感、最哏的豁達。

——“靜靜等待,直到疫情退散……”朋友圈裡,轉載著金海園小區居民郭媛媛的隔離日記。從採購食材、排隊核酸、醫療應急的細節裡,網友們看到了那些隔離在家的“小確幸”。

——“准備連吃幾天泡面,沒想到成了‘廚藝訓練營’”。幸福村村民李大娘把堆成“小山”的食材發到抖音,“有村干部們撐腰,實在‘瘦’不了。”

——“下樓上樓10分鐘,誰有我快”小區業主群裡,發起了一場比拼大篩速度的“凡爾賽”。后來,逐漸成了一場接龍式點贊,“這就是咱大靜海的速度!”

源自人民心底的聲音噴涌而出,摻不了半點假。不少人落淚感嘆:“市井在皮、剛氣在骨、靜氣在心,靜海真是令人尊敬的城市!”

自始至終,病毒軌跡都在控制當中,疫情形勢也逐漸明朗。日趨向好的背后,是數以萬計“咬牙拼命”的人。“到一線去!到一線去!”一時間,相同的口號在不同的群體中響起。

“哪最需要人,我去哪!”“還要人嗎?讓我去吧!”……此時此刻,靜海區1500多名下沉干部、1600多名醫務人員、4000多名志願者、700多名民警輔警正在與病毒直面“硬剛”,能打,更打得贏!

那些熬不住的時刻,怎麼挺的過來?或許是戰友們堅實的臂膀,又或許是孩子純真的眼睛。

3月25日晚,一個8歲的孩子在病房裡拿出了自己最愛的玩具,想送給護士姐姐,有點害羞,摟在懷裡瞅了很久,才遞出去。“送給你,姐姐!”“為什麼要送給我啊?”“因為你很愛很愛我,我也要很愛很愛你……”

當天上午,金海園小區管控負責人姜君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家裡高燒的孩子急壞了正在居家隔離的一家人。

“別急,我們馬上到。”不到20分鐘,負壓救護車開到樓下,不到10分鐘,孩子通過綠色通道,被送進定點醫院。醫療保障救治專班響應迅速,高效有力,兜牢了4800多位居民的“安全網”。

傍晚回家的路上,孩子想看看防護面罩下的護士姐姐。“寶,現在還不行,等你好了姐姐再來看你,咱們拉鉤。”透過塑膠手套,兩人牽起了小拇指。

純真的、可愛的、懂事的孩子,也許多年后回憶起今天,你還能想起那些溫柔的臂彎。他們為了別人,拼透了自己,燃燒著自己。

這些人中,有剛滿24歲青春活潑的護士,有推遲婚禮的准新郎,有剛當上父親的青年民警,有剛剛給孩子斷奶的媽媽,有“兄弟連”“父子兵”……

“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

一句朴實的話,讓人們記住了“95后”護士王娜。3月28日原本是她結婚的日子。前天夜裡,她接到護士長發來的消息:“娜娜,你願意去封控區嗎?”王娜沒有猶豫,“家鄉父老需要我,我一定義無反顧。”

大篩現場,她和戰友們不喝水也不吃東西,竭盡全力提高核酸檢測效率。危難關頭,“90后”“00”后不退縮、不彷徨,在抗“疫”前線筑起青春長城。

3月27日,靜海傳來了一個好消息。

最先被劃為封、管控區的海吉星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已經成功解封。作為全市保供的“菜籃子”,它從未放下抗疫與保供“雙戰雙贏”的使命。

“百姓餐桌上的吃食不能斷,地裡的菜也不能浪費!”靜海區委區政府立即行動,幫農戶和商戶火速對接。很快,在位於靜海區的天津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入口處,蔬菜管理部負責人郭軍便帶著工作人員聯系農戶進貨、指揮車輛運輸,忙得腳不沾地。

3月21日至今,海吉星蔬菜日均銷售量6300噸,水果日均銷售量1000噸。蔬菜每天可供應量1.3萬噸,水果每天可供應量1800噸。

相信,此刻的你會倍感安心。

超市裡的菜“越買越多”,“大篩”速度越來越快,社區服務越來越周到……聯防聯控機制、應急響應機制編織而成的治理體系,做到“防”而不亂,“控”而不停,人民生活、物資保障、經濟發展沒有中斷,區級媒體實時推送信息提示。

與奧密克戎之戰,淬煉出靜海人最純粹獨特的氣質,靜海人擰成一股繩,站成一面牆,匯成一片海,勢必將病毒淹沒於“人民戰爭”的汪洋。

“船到中流浪更急”,眼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哪怕再小的環節出了瑕疵,都可能讓我們辛苦鑄就的防控“堤壩”一瀉千裡。決戰已經打響!沒有捷徑,更沒有退路,隻有“死磕”到底。

所以,我們要更“耐心”——不亂跑,不添亂,統一行動聽指揮!

所以,我們要更“恆心”——無論多苦多累,橫下一條心,不獲全勝堅決不退!

所以,我們要更“齊心”——一聲令,一座城,一群人,同擔風雨,共克時艱!

懷念那個充滿“煙火氣”的靜海嗎?想讓這座城早點兒,再早一點兒,熱鬧起來嗎?

這次,沒有你的努力真不行!隻有每個人都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自覺落實好“第一責任”,才能守住我們的家園。

加油吧,曙光就在眼前!下一次,再有人問靜海有什麼特色的時候,我們一起告訴他:人倍兒多,特熱鬧的那種!(靜海融媒供稿)

(責編:李丹、王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