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綠色發展路正寬(走雄安,看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武少民
2022年04月04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綠色發展路正寬(走雄安,看高質量發展)

水城共融宛如江南水鄉,“千年秀林”空氣清新,白洋澱碧波蕩漾……

華北腹地,一座綠色生態之城——河北雄安新區正悄然崛起,向世人鋪展開一幅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

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從一開始謀劃新區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就強調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劃定開發邊界和生態紅線,實現兩線合一,著力建設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

在大規模城市建設開始前,率先啟動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整治,如今人造森林茁壯成長,白洋澱水質持續改善……5年來,雄安新區堅持把綠色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普遍形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組團集約緊湊發展的生態城市布局,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

“‘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

人造森林綠意濃

春和景明,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桃紅綠柳春意盎然。林木散點種植、曲線排列、種類錯落、高低搭配,10個面積不等的湖泊因坑建設、因地塑形,柏油路、小橋、亭台、生態館次第融入林中。

“這片秀林佔地9800畝,有喬木62種、灌木18種。過去一年植樹2萬棵。”2020年大學畢業后,中國電建市政水環境公司員工張科就來到雄安新區,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如數家珍,“‘千年秀林’景觀提升工程(二期)項目啟動以來,林子變得越來越美了。遠期,這裡的湖都會和白洋澱連通,一城活水、水城共融。”

先植綠、后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一個新理念。2017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當年11月13日,在位於雄縣雄州鎮、容城縣平王鄉的大清河片林一區第五標段,建設者栽下新區第一批樹苗。

“‘千年大計’,就要從‘千年秀林’開始,努力接續展開藍綠交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優美畫卷。”2019年1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造林區域,乘車穿行林區察看林木長勢,並在秀林驛站結合展板聽取雄安新區生態建設總體情況和“千年秀林”區域植樹造林情況介紹,登上二層平台遠眺林區全貌,對他們運用科學方法植樹造林、運用信息化手段管林護林的做法表示贊賞。

習近平總書記登上秀林驛站平台遠眺,喬灌草高低錯落,經濟林生態林比肩而立。

望著一株株搖曳的小樹幼苗,習近平總書記欣喜地說:“讓它們跟著雄安新區一起慢慢生長。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時的形象工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雄安新區就是要靠這樣的生態環境來體現價值、增加吸引力。”

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雄安新區以建設全國森林城市示范區為目標,大規模開展植樹造林和國土綠化,為新區規劃建設打好生態本底。

“秀林、綠谷、澱灣”,構成了雄安新區啟動區的生態空間骨架。“這裡北連北部林帶,南臨澱灣區,很快就會變成一個藍綠交織的大公園。”啟動區中央核心地段的中央綠谷,已經有了初步的模樣,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公司技術顧問鄭佔峰介紹,“中央綠谷呈X形,兩側是寬闊林帶,讓城市融入其中。明珠湖、文萃湖、匯智湖三個自然生態湖相映成趣,錦繡川、未來畔、風尚洲、同樂溪等多個主題公園引人入勝。”

核心城區之外,生態環境建設也在有序推進。按照“一鎮一規模公園,一村一精品游園”部署,雄縣啟動建設了12個鎮級公園、386個村級精品游園,讓鄉村也能移步換景、隨處見綠。

位於朱各庄村南的“迎賓園”,佔地500畝,不少村民在公園裡健身、游覽。“這裡生態好,整潔衛生,鄉親們都愛來散步。”正在公園裡游玩的村民王景芝說。

迄今,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45.4萬畝、2300余萬株,森林覆蓋率超過30%。森林環城、濕地入城,3公裡進森林、1公裡進林帶、300米進公園,規劃圖上的綠色雄安,正一步步變成現實。

“城與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華北明珠”煥新彩

沿著白洋澱木棧道長廊,登上問源亭極目遠眺,隻見碧波萬頃、蘆草搖曳、水鳥嬉戲。“華北明珠”白洋澱煥發新彩。

“2021年,白洋澱澱區整體水質達到三類標准,為近年來最好水平,步入全國良好湖泊行列。”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程鋼說。

白洋澱,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譽為“華北之腎”,和“千年秀林”共同構成雄安的藍綠底色。但一段時間以來,地處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的白洋澱,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問題。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規劃時專程前往白洋澱。在考察中,總書記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澱修復好、保護好。將來城市距離白洋澱這麼近,應該留有保護地帶。要有嚴格的管理辦法,絕對不允許往裡面排污水,絕對不允許人為破壞。

2019年1月16日,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談到雄安新區下大氣力處理城和澱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回想起選址的考慮:“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

伴隨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白洋澱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系統性生態治理——

從“實施白洋澱生態修復”作為主要任務寫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到印發實施《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加強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成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的關鍵環節﹔

嚴控工業污染源,取締大清河流域“散亂污”企業3萬余家,封堵入河入澱非法排污口1.3萬余個﹔

加大截污處置力度,大清河上游入澱河流沿線城市建成區雨污分流全部改造到位,流域市縣生活垃圾實現收運體系全覆蓋和新增垃圾日產日清﹔

實施“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理措施,嚴格開展相關項目環評審批﹔

實施退耕還泊,澱區重點區域內稻田、藕田已全部退出﹔

建立多水源補水機制,2018年以來累計入澱水量達24.5億立方米,白洋澱水位穩定保持在7米左右,澱區面積由171平方公裡恢復至275平方公裡左右﹔

…………

在推進白洋澱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上,環境監測得到加強,澱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管控。這是不久前發生的一幕——

水質應急指揮調度平台發出警報,設置在入澱口的自動監測站快速鎖定源頭,指揮人員迅速調度攜帶高光譜遙感水質監測設備的無人機起飛,具備聲吶暗管探測及水質監測功能的無人船駛向現場。無人船取水採樣,5分鐘后傳回相關數據。經過研判,執法人員趕往現場處置。

“得益於北斗定位導航聯合5G應用,我們對污染源實現了厘米級的精准定位。”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吳海梅說。

居民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高。安新縣端村鎮東澱頭村村民田根雙響應當地政府號召,主動拆除了自家400畝魚塘的圍網,“雖然舍不得,但為了新區建設,值!咱們村還要發展鄉村旅游,日子會越來越好!”

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

山清水秀做標杆

在雄安,崛起的不僅僅是一座新城。

安新縣王家寨村,白洋澱唯一不通陸路的水區村,僅有一條10千伏線路供電。2021年,為落實清潔取暖要求,王家寨實施電代煤改造。

問題隨之而來:供電線路截面較小,難以滿足“煤改電”工程實施需求。傳統架空改造,水中立塔,觸及生態紅線﹔敷設水下電纜,影響清淤……

經專家論証,最終實施綠色智能微網改造方案:在電源側安裝300千瓦光伏、4千伏風機提供電源保障,在電網側打造村級、鄰裡級、家庭級3個層級微網,提升供電可靠性,在負荷側通過對冷熱負荷的柔性調控削峰填谷……

“現在全村最長可連續離網運行38小時,鄰裡級微網365天不間斷供電,年減少燃煤2080噸。”國家電網雄安新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牛理達說,這一探索為農村電網改造提供了綠色發展樣本。

在雄安,處處可以感受到綠色發展的脈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雄安新區建設要充分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成為生態標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不能建成高樓林立的城市,要疏密有度、綠色低碳、返璞歸真,自然生態要更好。

高起點,新夢想。雄安要建設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新時代的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等新理念在雄安新區正不斷得到全面實施。

建城,雄安依循生態本底建設,讓城市有機地嵌入自然環境之中。雄安新區藍綠空間佔比穩定在70%,遠景開發強度控制在30%﹔森林覆蓋率達到40%,起步區綠化覆蓋率達到50%。

造林,雄安突出鄉土樹種和地方特色,構建的是大面積異齡、復層、混交的近自然片林,同天然林接近。

出行,新區起步區內綠色交通出行比例佔九成。

產業,雄安嚴格產業准入標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高起點布局高端高新產業,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

建樓,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和工業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標准,新建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三星級綠色建筑標准。

市民服務中心,被譽為“雄安城建第一標”。數十棟建筑,全由鋼架結構和環保模塊組成,減少80%以上建筑垃圾,比現有標准節能50%以上。河北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孫鵬輝說,這是新區首座“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獲得全國綠色建筑創新獎。

從雄安設計中心到雄安高鐵站,一批高質量的“綠色建筑+”示范項目,相繼投入使用。

“與其他城市不同,新區從規劃開始,就要做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局干部李勁遐說。

深圳建科院主導了雄安多個重點項目綠色改造,副總經理姚培說:“一個成功的雄安,用什麼樣的思路和方法建設出來,和它建成什麼樣子同樣重要。”

《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04日 第 01 版)

(責編:崔新耀、張靜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