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她的訃告,選擇了一張彩色照片……

——追記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感光材料專家鄒競

2022年06月10日13:25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本網從天津大學獲悉: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感光材料專家,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首席專家,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鄒競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2年6月9日凌晨4時45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她恐怕是全中國最愛美,最喜色彩的女士,她傾盡一生都在追逐一個彩色的夢,她研發的三代樂凱膠卷也圓了全中國人一個彩色的夢。

按照家屬意願,為緬懷鄒競院士對我國感光材料和彩色膠卷事業的突出貢獻,訃告選擇了彩色照片。

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感光材料專家鄒競。天津大學供圖

把居裡夫人當偶像的女孩

鄒競,1936年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平湖,是江南古鎮乍浦望族鄒氏之后。她是嬌小玲瓏的大小姐,從小家境優渥,幼時因戰亂和家人遷至蘇州生活,在蘇州最好的學校完成了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業。中學時期,她唱著“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那個充滿革命激情和理想的年代裡成長起來,並樹立了人生理想:像居裡夫人那樣,去探索奇妙無窮的化學世界。

1954年,高中畢業的鄒競參加了全國統一高考,18歲的她在高考志願表上全部填寫了化學和化工院系。高考揭榜時,她被錄取為留蘇預備生,成為蘇州高級中學(現江蘇省蘇州中學)54屆6名留蘇預備生中的唯一女生。專修一年俄語后, 1955年夏,鄒競赴蘇聯列寧格勒電影工程學院,攻讀當時國內尚屬空白的電影膠片制造及洗印加工專業。這個涉及照相化學、物理化學、膠體化學、有機化學等多種化學學科的專業讓鄒競著了迷,這也讓她和堪稱“精細化工皇冠上明珠”的感光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

大學時期的鄒競,學習之余生活也豐富多彩。她喜歡看芭蕾舞劇和話劇,聽音樂,閱讀俄羅斯名著,參觀博物館,還喜歡結伴出游。大學三年級暑假,她本計劃回國探親,但當列寧格勒留蘇學生會號召留蘇生為祖國捐獻一架飛機時,她毫不猶豫地把兩年節衣縮食省下的回國探親路費全部捐了出去。也正是在這年,鄒競在位於烏克蘭肖斯卡市的蘇聯第三膠片廠實習時,遇到了國內派來的實習團並得知,國內第一座大型現代化膠片廠——保定電影膠片廠(現為中國樂凱集團有限公司)正在籌建,這也是被列入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重點工程項目之一。

在困境中堅守的女科技工作者

正是這樣的機緣,讓鄒競在1960年完成學業回國時,毅然選擇了生活條件艱苦的北方古城保定。當時的保定剛剛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新建的電影膠片廠位於西郊雜草叢生的荒蕪之地。進廠第一頓飯是用粗黑的陶瓷大碗盛著的吃起來牙磣的地瓜干和胡蘿卜湯,十幾個人睡大通鋪,從小衣食無憂的她嘗到了吃“瓜菜代”的飢餓滋味……而此時比生活條件更為艱難的是,還沒有建成的膠片廠正面臨蘇聯撤走專家,停止供應關鍵設備的困境。

來到保定電影膠片廠,鄒競被分配到剛組建的特種感光材料研究室從事軍工膠片的研究,她接受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負責特種紅外軍工膠片的研制,這是國防科委下達的緊急軍工任務。而此時,剛剛24歲的她面臨的科研條件卻是:沒有資料,沒有設備,實驗室工作條件極差。

即便這樣,鄒競硬是帶著兩名18歲的青年工人,在夏天像蒸籠,冬天像冰窟的暗室中,開始了高、精、尖特種紅外膠片的研制。依靠在大學裡學到的膠片制造基礎理論知識,在攻關小組的共同努力下,她們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從1960年底到1965年底,在短短五年內先后研制成功了多種型號的紅外膠片,填補了國內空白,滿足了當時國防軍工的急需,而鄒競的科研能力也初露鋒芒。

為圓國人“彩色夢”不斷登攀的女科學家

在天津大學檔案館,鄒競院士寫於1978年的兩份手稿格外珍貴。在這兩份名為《國外彩底發展的動向及試制Ⅲ型彩底的初步設想》和《彩底Ⅲ型試制方案》的手寫稿中,鄒競詳細闡釋了當時國外彩色電影膠片的情況及技術發展動向,同時提出了自己的研發構想。

在這兩份手寫稿中,鄒競寫道:“如果我們能在最近兩、三年內到1980年,拿出相當於德國伊斯曼5247-Ⅱ型彩底水平的彩底器型,就能把目前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十五到二十年的差距縮小一半,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如今,日常生活中人們對彩色電影、彩色照片早已不陌生。但當時世界上能生產彩色膠片的隻有美國、日本和德國。在當時的中國,一卷小小的彩色膠卷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體系。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研制國產彩色影卷的藍圖開始繪制,而鄒競正是這幅藍圖的主畫手。

為了完成這份“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鄒競帶領團隊經過七年的科研攻關,到1985年終於研制出中國第一代國產高溫快速加工彩色電影負片和民用彩色膠卷。1986年,樂凱100日光型彩色膠卷(Ⅱ)正式投入工業化生產,實現了國產彩卷零的突破,結束了中國不能生產彩色膠卷的歷史。

為盡快縮小與國外名牌產品的差距,鄒競帶領團隊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又先后研制出樂凱BR10彩卷、BR100彩卷等。這些國產的樂凱彩色膠卷,記錄了1990年的北京亞運會運動健兒們的雄姿,記錄了1993年海峽兩岸珠峰聯合登山活動的壯觀景致,更記錄了中國千家萬戶一個個美好生活的瞬間。樂凱膠卷的問世並逐步在技術和效果上追平國外品牌,不僅使進口卷在中國市場上的售價明顯低於其在本國和國際市場上的售價,也使彩色攝影在上世紀90年代走入越來越多的中國尋常百姓家庭。

歸於校園潛心育人的師者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讓數字成像技術逐步取代傳統銀鹽照相技術,膠卷也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已屆古稀之年的鄒競快速調整了主攻方向,帶領年輕科技團隊將研究領域轉向功能薄膜材料研究領域。與此同時,她還把培養青年人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

從2003年開始,鄒競在天津大學擔任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010年她全職任教於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專門從事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市級科研項目,創立了天津大學印制電子材料研究方向,引領了天津大學化工學科在高端功能化學品領域的快速發展。近年來,鄒競帶領團隊推動了化工學科與產業需求的深度融合,為突破透明導電薄膜材料、海洋防污等重大領域的卡脖子技術做出了積極貢獻,為我國功能材料領域培養、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

作為師者,學生眼中的鄒競院士和藹可親,“她從不跟學生著急,總是深入淺出地引導你。”2009年跟隨鄒競院士攻讀博士學位的呂麗雲說,鄒老師跟學生們強調最多的一是做研究一定要實事求是,嚴謹認真,她推薦的一本如何做研究的書至今還放在實驗室﹔再就是特別強調做學問一定要和生產實踐相結合,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她挂在嘴邊的一句話常常是,做事情必須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而更讓大家感受深刻的是和鄒競院士交往中如沐春風之感。化工學院的王虹老師從2003年開始擔任鄒競院士的科研助理,讓王虹感受深刻的是鄒競院士身上的平和之氣和君子之風。“那時候她還住在保定,我每次去,她都會提前到樓下等我,笑著接我上樓。”王虹說,她沒有大學者的架子,非常容易接觸,如果和她一起出差,她還會處處為你考慮。此外,在王虹眼中,鄒競院士是個特別愛美,非常注意自己妝容的人,頭發總是一絲不亂,衣服總是整整齊齊,出門也一定要化個淡妝,而每到一地,她都會抽時間去逛逛當地的博物館,科研之外,鄒競是個喜歡文學和藝術的人。

近兩年來,鄒競因為深受帕金森等多種疾病的困擾,深居簡出。2021年的10月2日,也是天津大學校慶日這天,已是85歲高齡的她一頭銀發,化了淡妝,身著亮麗的紅色上衣,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校內的北洋廣場。女兒謝紅用手機給她拍攝了一張照片。謝紅說,母親一生愛美,喜歡音樂,即便是人生最后的日子,隻要響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她還能用俄語跟著哼唱,而家裡大部頭的俄文文學作品,也是她多年珍藏的最愛。

她的來路戰火紛飛,她的歸途繁花似錦。一路走好,鄒競院士。(崔新耀 劉曉艷)

(責編:孫一凡、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