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精准施策幫扶困難群眾——

完善救助制度 提升救助速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⑤)

本報記者 龔相娟
2022年07月13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完善救助制度 提升救助速度(保障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⑤)

  核心閱讀

  天津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提升救助速度,幫低保戶解決生活困難,為滯留人員提供臨時救助,減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醫療費用。實施一系列舉措,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困難群眾的影響。

  彎腰、搬起、上肩,周佳新穩穩扛起物資,動作十分熟練。退伍轉業后,這是他在天津市津南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科工作的第三年。

  “先走訪低保戶,再去醫院探望體檢就診的特困老人。”周佳新說話不耽誤干活,“上午正好有慈善組織要入戶做評估,咱倆跟著一起過去。”

  動態關注,及時精准救助

  上午9點,記者跟著周佳新一行人來到位於豐達園社區的韓女士家。敲開門,客廳裡的落地扇呼呼轉動,茶幾玻璃下壓著幾張新近的醫療票據。

  “最近怎麼樣?做完手術后有排異嗎?”周佳新向韓女士問起她女兒的近況。

  從聊天中得知,韓女士的女兒因再生障礙性貧血做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韓女士辭職在家照顧孩子,每個月1萬多元的醫藥費,給家裡帶來不小的經濟負擔。

  民政局了解情況后,幫韓女士先后申領了低保金和臨時救助資金。“還有一個專項救助金,下半年10月份申領發放,可以給您再減輕一部分負擔。”周佳新介紹,這項補貼是津南區民政局設置的一項社會救助專項資金,符合政策要求的最高可以領到5萬元。

  “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幫您渡過這個難關。”同行的慈善組織工作人員說,他們會根據實際情況提供物資、資金幫扶和心理疏導。

  離開豐達園,又來到新業裡社區曹女士家。曹女士的孩子今年4歲,耳道內長了惡性腫瘤,已經化療兩年多。曹女士的父親,去年也查出患癌。一家兩個重病患者,讓曹女士心焦。“最擔心的是遇到疫情,沒法出門買藥。”

  今年1月初,津南區突發本土聚集性疫情。“快遞沒法送,我們一時間不知該怎麼辦。”曹女士看到樓下的社區工作人員,想起之前留過網格員李志環的聯系方式,於是主動聯系。李志環了解情況后,立刻聯系其他區的朋友幫忙買藥並開車送到附近,在馬路邊交接后再接力送到曹女士家裡。

  “這是救命之恩啊,從心底裡感謝她的無私幫助。”曹女士激動地說。

  “以后遇到這種緊急事情,除了找網格員,也可以在津南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平台上留言,工作人員看到后會聯系志願者幫您。”周佳新拿出手機講解,“救助申請”一欄中,分為“申請疫情救助”和“申請社會保障”。“申請疫情救助”中就包括藥品急需、食品需求、特病醫療等類目。

  津南區2021年底推出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大大提高了社會救助效率。“最近我們入戶探訪還有一項工作就是推廣這個平台,告訴大家遇到困難可以通過這個渠道求助。”周佳新說。

  減免費用,守護群眾健康

  了解幾家低保戶情況后,下午2點,周佳新來到醫院探望正在體檢就診的老人。

  此前津南區民政局聯合區內的大德中醫醫院走訪45戶居民,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送去生活物資,開展義診篩查,發現患病人員,及時送至醫院檢查、治療。

  “初步篩查結果以老年人常見慢性病為主,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大德中醫醫院副院長孔珉德介紹,如果特困老人在醫院治療,醫院負責老人出行接送。對於醫保報銷、民政救助范圍以外的自費部分,醫院再給予減免,讓困難老人不用為看病擔憂。

  周佳新走到一樓候診區域,座椅上一位阿姨來搭話,“你是民政局的吧,還記得我嗎?”

  “張阿姨我當然記得您,我去過您家四五趟,您家房子我還找人整修過。”周佳新說,“您如果有去區裡養老院住的需要,隨時打電話告訴我們。”

  “我身體還行,房前屋后能種點東西,還不用去養老院。”78歲的張雲鳳老人笑著說。

  “那就好,如果有事,您就給我們打電話。”周佳新說。

  老人的健康狀況是開展救助幫扶的重要參考信息。周佳新說,津南區民政局已為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建立健康檔案,統一存於大數據平台,為日常差異化、智慧化救助提供信息依據,還可以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快速了解老人情況,提供判斷支撐。

  如突發疾病就醫,分散特困供養人員醫療費又該怎麼支付?

  《津南區特困供養人員醫療救助工作實施意見》明確,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門診、住院個人負擔部分醫藥費一般按80%比例予以救助,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個人負擔部分醫藥費予以全額救助。

  對於急難型臨時救助,津南區民政局與醫院、120急救中心合作開通綠色通道和急救通道。街、鎮政府協調的特殊困難群眾可以先救治后結算,目前綠色通道已為30余名困難群眾解決了急難臨時就醫問題。同時,為解決急難型臨時救助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問題,津南區民政局建立公益性資金,對符合臨時救助條件的民政在保對象,以其家屬的名義先行墊付兩萬元以內的醫療治療費用,實現先救治后結算。

  應救盡救,幫扶滯留人員

  2020年疫情發生,部分外來務工人員、貨車司機臨時滯留遇困,天津市民政局第一時間發布通告,公布各區民政局社會救助的聯系人、聯系方式和救助標准。對於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流動人口,無需提供居住証,由急難發生地街道(鄉鎮)或區民政部門採取一事一議方式給予臨時救助。

  “他們最需要的是幫忙解決就餐和住宿難題。”周佳新說。今年1月8日,津南區發生疫情並劃定封管控區后,區民政局辦公室求助電話不斷。從第一天開始,工作人員每天24小時守在電話旁邊,輪休人員都住在辦公室。

  “接到電話以后怎麼幫忙呢?”

  “我帶你參觀一下。”周佳新帶著記者來到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平台和救助管理站。

  轄區內人員求助時,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平台的電腦會自動顯示對方的居住地址和所在社區或村的網格員、民政專干,工作人員可以第一時間聯系人員過去送菜、送藥。

  轄區外人員求助,主要以外來務工臨時遇困人員、因疫情滯留的貨車司機為主。區民政局工作人員會根據滯留人員實際需求,安排志願者幫忙解決問題。周佳新介紹,救助管理站在疫情期間發揮了很大作用,不僅為滯留人員解決了住宿問題,同時設置了免費理發區、休閑活動區等區域,還有專人打掃,保証環境整潔衛生。

  “看看我匯總的這些數據。”周佳新遞給記者一本工作日志:疫情期間,津南區民政熱線共接聽各類求助電話450余個,網絡平台求助300余個,為7名臨時遇困的網約車司機、大貨車司機發放保暖物資和食品……對困難群眾應救盡救。

  功夫在背后。社會救助工作既要用心用情,也要靠制度機制保障。

  近幾年,天津推動建立了全市低收入人口信息與監測平台,完成了低收入人口數據上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措施》,修訂低保、特困人員的認定辦法﹔開展社會救助確認權限下放街道(鄉鎮)改革試點工作,全市16個區實現了街道(鄉鎮)全部下放,去年全市新審批社會救助對象1.6萬人,臨時救助6.76萬人。

  前段時間,天津印發了《關於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旨在進一步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有效防范因病致貧返貧。

  “政策有溫度,我們要進一步提升救助速度和力度,讓困難群眾早受益早脫困。”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長劉麗紅說,天津將通過精准施策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人民日報》( 2022年07月13日   第 13 版)

(責編:張靜淇、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