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第一代國門老兵”后代捐贈珍貴遺物

2022年07月31日09:46 |
小字號

“警官你好,我的父親是咱們過去天津邊防檢查站的一名‘老兵’,他去世已經將近20年了。”前不久,天津邊檢總站南疆邊檢站接到了這樣一通來自社會群眾的來訪電話,一聽到“老兵”這兩個字,立刻引起了民警的高度關注。

“我們兒女們一直保存著很多他生前的老照片、老物件,馬上‘八一’了啊,我就想給這些遺物找一個好的歸宿。” 雖然電話那頭略顯激動,但經過耐心詢問后,民警們很快就明白了這位“老兵”后人的基本情況和來電初衷。

“老兵”后人名叫王晴,今年62歲,是原天津新港船廠的一名退休職工。而他的父親王世璋,出生於1931年,1947年參軍入伍,1956年獲解放勛章,1957年由原天津公安軍轉入原天津邊防檢查站工作,1975年轉業前擔任該站辦公室主任,是天津邊檢總站名副其實的“第一代國門老兵”。

“八一”建軍節前夕,在和家人再三考慮商量后,王晴主動與原單位屬地邊檢機關南疆邊檢站取得了聯系,提出希望將已經珍存20年的父親生前遺物無償捐贈給這位“老兵”的“老部隊”——天津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

得知這一情況后,南疆邊檢站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進行了詳細匯報,並得到了天津邊檢總站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隨后,南疆邊檢站派專人趕往這位“老兵”后代家中進行回訪,著手准備、共同商討捐贈和受捐事宜。

“真沒想到,你們的回應這麼快。”見面后,王晴從櫃子裡拿出了用嶄新紅布包裹著的兩包老物件和一件褶皺的信封,裡面一共收集了28張已經微微泛黃了的老照片。這些,是他珍藏了20年的“念想”。 

一副副干淨的軍服、軍帽、軍靴, 一件件過去的証件和勛章,一張張大小不一的黑白照片,立刻吸引了民警的目光。王晴一邊小心翼翼地把東西攤開,一邊如數家珍地講述著這些遺物背后的往事。

王晴向南疆邊檢站工作人員講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南疆邊檢站供圖

王晴向南疆邊檢站工作人員講述老照片背后的故事。南疆邊檢站供圖

“哎。其實家裡原來還有好多東西呢,時間長了都找不到了。”聽到這裡,民警們突然更加理解了眼前這位“老人”雖然難以割舍,但依然決定捐贈的復雜心情。

7月29日上午,王晴與妹妹王麗娟攜后輩親屬一行4人,受邀來到南疆邊檢站參加了該站舉行的受捐儀式,共捐贈王世璋同志生前遺物47件,並與南疆邊檢站民警們相互分享了天津邊檢總站“第一代邊檢人”的奮斗故事,共同追憶和緬懷共和國第一批“國門衛士”的拼搏精神。

“請你們放心,這些珍貴遺物都會珍藏在我們天津邊檢總站的站史陳列館,不僅能讓這些‘老物件’有一個‘好歸宿’,對於‘新一輩’的青年民警來說,更是一種接續和傳承。”南疆邊檢站二級警務專員韓榮彥在代表受捐時,說出了捐贈雙方共同的心聲。

儀式結束后,南疆邊檢站派員陪同捐贈人一行前往天津邊檢總站站史陳列館參觀,並與史館相關負責同志進行了親切交談。在講解員的細致介紹下,“老兵”后人不僅對天津邊檢的前世今生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為“老兵”遺物得以圓滿歸宿、一樁心願得以達成而倍感高興。

王晴和家人參觀。

王晴和家人參觀天津邊檢總站站史陳列館。南疆邊檢站供圖

“歡迎您常回來看看,天津邊檢總站的大門永遠向為天津邊檢事業發展奉獻過得‘老兵’和家人們敞開。”南疆邊檢站工作人員說。

來源:南疆邊檢站

(責編:孫一凡、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