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武清“地毯之鄉”:近一半人做地毯,出口量一度佔全國四成

2022年08月01日17:05 | 來源:津雲
小字號

原標題:天津武清“地毯之鄉”:近一半人做地毯,出口量一度佔全國四成……

“這個地毯的顏色和款式我給您標記了,下播后我們就盡快發貨!”天津市武清區崔黃口鎮王杜庄村一家地毯企業裡,一位年輕女士正通過直播鏡頭與顧客交流。這一個上午場次才播到一半,直播間一角已堆起十幾捆標注好買家信息的地毯。

像這樣的地毯直播帶貨,如今每天都在王杜庄村眾多地毯企業的廠房裡上演。這個位於“地毯之鄉”崔黃口鎮的小村,不僅有地毯生產的優秀傳統,還積極“觸電”,借勢電商發力,幾年間線上線下銷售額已是平分秋色。

用村裡人的話來說,正因牢牢抓住地毯行業數十年來的多次機遇,這個村庄才能一直成為產業鏈內的佼佼者。順風張帆,勇立潮頭,這樣的行事風格已成了王杜庄村振興商貿、實業致富的法寶。

地毯廠房裡搭建起直播間

如果你踏入王杜庄村,稍微了解一下這裡的地毯產業發展情況,或許會吃驚於這個戶籍人口僅400多人的村庄,卻擁有多達47家地毯企業,全村地毯產業的經濟規模在2021年達到了3億元,是名副其實的“地毯產業村”“億元電商村”。

駕車駛進村裡,能看到幾條大路上停靠著不少運送原材料和攬收地毯成品的貨車,彰顯著這裡地毯產業的規模。本文開頭那一幕,發生在王杜庄村的天津市源豐盛地毯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源豐盛”)的廠房內。

源豐盛廠房內正在進行直播

源豐盛是王杜庄村地毯產業的一家代表性企業,業務囊括生產到銷售多個環節,現今每月可生產各色地毯約25萬平方米。源豐盛的法定代表人杜德忠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自己辦廠經營地毯生產,說起這幾年來產業形態的變化,他很是感慨。

“僅僅在兩三年前,村裡絕大多數地毯從業者還不知道‘直播帶貨’是什麼意思,線上銷售額也還遠遠比不了線下來得多。但一有新東西、新花樣,大家都積極嘗試,村裡由此成了遠近村落裡最早嘗試直播帶貨的地方之一。一試之下,大家發現效果很好,直播由此成了每天雷打不動的經營內容。”杜德忠回憶道,自家的直播間很是熱鬧,客戶往往直接在直播過程中下單付款,有時還會提出用自己提供的圖案定制某種地毯,有時則會熱情地和主播互動交流,這些都是杜德忠在幾年前從未想到過的新業態。

如今每天在源豐盛廠房二樓做直播的,是杜德忠的女兒、兒子和其他幾名工作人員。杜德忠的兒子杜坤澤今年23歲,還在讀大學的他時常在自家廠裡幫忙直播,說起這項工作,他很有心得。

“大家雖然歡迎新鮮事物,但這直播究竟怎麼做起來,最初誰也沒個准數。去年開始,我姐姐杜春曉決心將廠裡的直播業務抓起來,開始大量地去抖音、小紅書等直播平台觀看學習,一點點摸著石頭過河。”杜坤澤介紹道。

這招“照貓畫虎”聽起來簡單,但籌辦直播遠不是一般觀眾看到的那般輕鬆,鏡頭之外,有著大量觀眾看不見的工作。不過,一切先干起來再說。很快,源豐盛組織起6人的直播團隊,誰負責拍攝、誰負責出鏡、誰負責運營和客戶服務,都有明確分工,一間小小的地毯直播間,就這樣運行起來了。

為了把直播做好

這些年輕人頗費一番心思

把直播做起來很容易,但如何“做好”,則並非易事。如今電商直播多如牛毛,商戶做一場直播動輒兩三小時,但用戶在手機上可能僅僅花幾秒鐘,就會決定去留與否。如何留住進入直播間觀眾的注意力,讓他們的手指停下繼續劃動的動作?為此,直播場地的搭建、商品的篩選、鏡頭的走向、互動的語言和節奏,都需要仔細雕琢。

“現在我們每天固定直播兩場,一場在上午9點—12點,一場在晚上9點—次日凌晨1點。一場直播累計進入直播間的約能達到一萬人,瞬時觀眾也在近百人,一天的直播銷售額約七八萬元。從數據上就能看出,留住觀眾,讓他們多看一會兒,以此提升潛在的消費機會,至關重要。”杜坤澤介紹道。

杜坤澤回憶道,每天直播結束后,他和姐姐以及其他同事會一起研究當日觀眾下單情況。哪種商品賣得好,下一場的選品是否要做調整,與觀眾的互動有無問題,這些都要做好復盤。晚場直播下播時間本來就晚,諸項善后復盤工作完成后,可能睡不了幾個小時,又要開始准備次日上午的直播了。

直播工作逐漸輕車熟路后,源豐盛的直播團隊開始有意識地對客戶群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做出更精准的營銷。“觀眾的年齡、性別、所處地域,甚至是購買地毯時所處的季節和氣溫,都會導向不同的購買需求。地毯雖說不上是多麼復雜的產品,但面對客戶久了就會發現,做好客戶和產品分析,對直播收效的提升真的很大。”杜坤澤笑著介紹道。

做直播帶貨久了,源豐盛的直播也曾遇到過一些困難。“比如今年年初那一場奧密克戎本土疫情,物流受到了影響,雖然能照常直播,卻無法及時發貨。而按照直播平台的規定,客戶下單后一定時間裡必須發貨,否則就要扣錢。從我們的角度來說,按時發貨也是爭取客戶信任的方式,因此大家都很焦急,一邊跟平台報備說明,一邊跟客戶們好好解釋,終於渡過了難關。”杜坤澤回憶道。

如今,源豐盛的銷售額已有50%來自線上,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直播帶貨,另有一部分來自在各互聯網電商平台開設的網店。說起這樣的巨大變化,老一輩人口中既有驚奇,也有贊許。

“在‘電商時代’來臨之前,我們老一輩地毯從業者都是在全國各地跑訂單、談合作。這直播帶貨,對我們這輩人來說實在是新玩意兒,我甚至沒想到會做到如今這樣的規模。”杜德忠的妻子於寶榮對記者說道,“但新東西出現,就要逼著自己去學,去轉變。別看如今村裡的地毯產業規模大、效益喜人,但一旦一步趕不上,那就很容易失去原有的優勢。所以,對於新事物,隻能盡可能去了解和嘗試。我們老一輩上歲數的從業者不太容易理解,那就讓孩子們、讓年輕人放手去摸索,這也是一種傳承中的創新和進步。”

地毯業態革新中的浪潮追逐:

村支書直言“歷來便是如此”

“傳承中的創新和進步”這句話,或許會得到王杜庄村許多村民的認同。

在王杜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杜德富看來,源豐盛是王杜庄村眾多地毯企業的縮影,其背后所顯示的,是地毯產業在此地生根發芽多年所帶來的底蘊。

杜德富介紹道,說起王杜庄村生產地毯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百余年前。早在新中國成立前,地毯制作所需輔料,如布、紗線、染色劑、膠水等,便經由南來北往客商集結於崔黃口鎮多個村落。它們或繼續轉運,或就地生產,地毯制作所需的技術積累,便由此逐漸在各村村民口耳相傳中繼承下來。

到了改革開放后,整個崔黃口鎮借助過去積累的人才優勢,以及地處京津冀交匯處,物流和原料採集均較方便的優勢,迅速誕生了一大批地毯鄉鎮企業,“崔黃口地毯”逐漸打出名聲。

在杜德富看來,近四十多年時間裡,“崔黃口地毯”的制作涌現出很多革新,正是一代又一代從業者主動學習和適應,才讓這塊招牌長盛不衰。

“我年輕時當過地毯制作的學徒,在我眼裡,崔黃口地毯制作至少經歷了四代變革——最早,是從新中國成立前到改革開放初期的純手工地毯,工序上採用手剪、手編,一個熟練工一天可能隻能做兩尺左右地毯。90年代后,逐漸向半手工半機械轉化,如採用手工槍刺、引入縫紉機、相對自動化的挂膠等等,一個熟練工一天產能也達到了十一二尺左右。到了2005年前后,自動化程度更高,槍刺、挂膠等重要工序都實現了高度自動化。那之后甚至不再以‘單位人工每天多少尺’來計算工作量了,一個60人左右的地毯廠,一個月已能生產10萬平方米左右的地毯。”杜德富回憶道。

杜德富表示,從六七年前至今,地毯生產逐漸進入了“第四代”,即數碼印花技術普及后的時代。“這之后最顯著的特點,一是用工更少,產量更高,一般一條生產線七八個工人就能顧得過來﹔二是定制化生產變得更容易,如源豐盛所提到的那樣,有的客戶直接把像素較高的圖案發過來,廠家直接就能定制化生產,生產效率還很快,這大大改變了地毯產銷業態。”

源豐盛的地毯生產流水線

言談間,杜德富對每次產業特點轉變的回憶看似輕描淡寫,但他同時強調,每次革新中其實蘊藏著一代代從業者追趕浪潮、避免被大環境淘汰的努力。

“優勢凸顯的集聚產業規模,吸引了遠近許多村民加入其中,也創造了眾多就業機會。但另一方面,巨大的產業規模和成熟的運作方式,也曾帶來一些發展瓶頸。”杜德富說道,“生產上,每當新技術涌現,都形成對傳統生產技術的沖擊﹔銷售上,電商蓬勃興起后,幾乎與傳統線下市場平分秋色,這幾乎重塑了銷售格局。正所謂‘船大不好調頭’,能否在一波波浪潮中及時轉型,跟上潮流,一直是村裡乃至鎮裡很多資深從業者心心念念的話題。”

技術革新往往對培養工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生產人員快速適應﹔每次產能上升后如何既做到盡量飽和生產,又不形成產品堆積,增大庫存壓力﹔定制化服務出現后,如何規范化圖案版權問題﹔互聯網時代的地毯定價和市場選擇上又該如何找到合適定位……現年50歲的杜德富列舉了他對地毯產業的親見親聞。他直言,每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背后,都蘊含著從業者的巧思,蘊含著人們在代代傳承中的創新進步。

“在村民們這種主觀能動性下,如今王杜庄村能夠在地毯直播帶貨領域做得風生水起,也就不足為奇了。看到那麼多村民,特別是年輕人願意去鑽研地毯產業最新潮流,我就感到由衷欽佩,也更看好村裡地毯產業未來的發展。”杜德富說道。

“地毯之鄉”,發展永遠是進行時

王杜庄村地毯產業的勃興,是整個崔黃口鎮地毯產業紅火的側寫。作為全鎮支柱產業,崔黃口鎮現有地毯企業12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3家,擁有資產總額19.5億元。全鎮5.2萬常住人口中,有2.5萬人從事地毯生產,地毯產品出口量一度佔全國40%,全市80%。

崔黃口鎮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促進地毯產業這一優勢產業的發展,讓從業人員更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業界新變化,鎮裡多次聯合天津市商務局電商處的專家,在全鎮開展電商平台的搭建培訓。

對於積極擁抱電商新業態的地毯小微企業,崔黃口鎮還協調金融部門,由多家銀行為“觸電”的地毯小微企業提供貸款,開放綠色通道、便捷化服務,以解決這些企業籌措啟動資金難的問題。截至目前,已發放貸款400余萬元,從金融上扶持了一大批地毯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此外,鎮政府還引入光大固投項目,解決當下地毯邊角料外運無害化處理費用高難題,使垃圾就地變廢為寶,降低處理費用,提升環境效益。邊角料就地轉化成為新能源后,能夠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和當地居民生活。

如今,“地毯之鄉”的盛名之下,崔黃口鎮對於未來如何進一步促進地毯產業發展,也給出了自己的初步答案,“要繼續做大做強品牌效應,樹立品牌化戰略,從價格戰步入到品牌戰、品質戰。為此,既要加強宣傳力度,也要充分理解‘打鐵還需自身硬’,整合現有資源,進一步提高產能和利潤。”(記者 侯沐偉)

(責編:孫一凡、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