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天津:“1+6”急救體系確保生命通道一路暢通

2022年08月18日10:27 | 來源:天津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10秒接聽 平均9分鐘到現場(圖)

  120急救:每8萬人口建設1個急救站點、每4萬人口配置1輛救護車。由天津市急救中心統一接聽,向市內6區和環城4區直接調派急救車輛﹔遠郊五區和濱海新區由市急救中心“一鍵轉接”

  急救關口前移:45家醫療機構開通“院前告知系統”,實現醫療救治信息先於患者到達醫院

  胸痛中心:28家醫院創建胸痛中心,密度達到全國第一

  卒中中心:22家醫院創建卒中中心,患者到達醫院至開始靜脈溶栓的平均時間控制在48分鐘

  以院前醫療急救為核心,建設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危重新生兒和中毒檢測救治6大中心,為天津市百姓急診急救保駕護航。8月17日從市衛生健康委獲悉,天津市聚焦提升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全面推進“1+6”急救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實現急救綠色通道一路暢通。

  市急救中心主任李尚倫介紹,天津市按照以市急救中心為1個中心、遠郊五區和濱海新區分別建設1個急救分中心、每8萬人口建設1個急救站點、每4萬人口配置1輛救護車的標准,統一對急救分中心、急救站點和救護車進行規劃布局。

  目前,全市205個急救站點均正常運行,救護車達449輛,從事院前醫療急救工作的急救醫護人員1272人。全市120急救電話由市急救中心統一接聽,市內6區和環城4區由市急救中心直接調派急救車輛,遠郊五區和濱海新區由市急救中心“一鍵轉接”到各區急救分中心實施區域調派。全市院前醫療急救電話10秒接聽率達到100%,全國領先﹔全市院前醫療急救接報至到達現場平均時間降至9分鐘左右。

  日前,急救濱海分中心婦兒站點急救車組收到任務指令,一居民在家中突發胸痛。醫生張佳和護士王瑋攜帶相關急救設備迅速到達患者家中,發現患者因胸痛導致大汗,立即進行心電圖檢查明確診斷,並馬上給予急救處置。情況穩定后,他們將患者快速平穩轉運至救護車上,駕駛員王立剛已經提前規劃好了前往最近的胸痛中心──市第五中心醫院的最佳路線。

  轉運途中,急救人員在檢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同時,將患者相關信息通過“院前告知系統”發送到第五中心醫院。醫院接到患者相關信息后立即做好搶救准備,開通急救綠色通道,確保患者到達醫院后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李尚倫說,市急救中心積極推進“院前告知系統”建設。急救人員通過救護車內的移動電子病歷終端向目標醫院急診科發送危急重症患者病情信息,實現醫療救治信息先於患者到達醫院,實現急救關口前移。目前,全市已有45家醫療機構開通該系統,為胸痛、卒中、創傷等危急重症患者的及時有效救治打通了急救信息推送“高速公路”,確保醫院有充分的接診准備時間,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

  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劉先奪表示,天津市在全國率先開展胸痛中心建設,全市有28家醫院創建胸痛中心,密度達到全國第一。2014年,天津市急性心肌梗死院內死亡率在全國率先出現下降拐點,之后連續8年持續下降,下降幅度達66.67%,挽救了眾多患者的生命。天津市卒中中心建設也走在全國前列,全市已有22家醫院創建卒中中心,全市患者到達醫院大門至開始靜脈溶栓的平均時間控制在48分鐘,每年靜脈溶栓例數達到5000多例,偏癱患者大幅度減少,大大提高患者生命質量。

  近年來,天津市開展創傷中心建設。天津醫院試點成立第一家創傷中心,發揮該院創傷骨科的學術帶頭作用,形成以急創骨科為特色、多學科聯合會診的創傷醫療救治新模式。目前,全市已有創傷中心10家(創傷中心建設單位12家),嚴重創傷患者術前處置平均時間明顯縮短,嚴重創傷搶救成功率顯著提高,救治質量整體呈上升趨勢。

  劉先奪表示,截至2021年底,天津市已有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12家、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18家,有11家助產機構同時具備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能力,實現了母嬰救治一體化管理,提升了母嬰安全保障。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和危重孕產婦救治中心建設為完善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救治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降低了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率。2021年天津市孕產婦死亡率為8.06/10萬,嬰兒死亡率為2.16‰,已連續16年分別控制在10/10萬和6‰以內。

  同時,天津市還以醫大總醫院急診科為依托開展中毒救治中心建設,完善中毒救治生命鏈,做到快速檢測、快速救治,提升急性中毒處置效率。目前該中心可開展7大項84種毒物檢測。

  “通過‘1+6’急救體系建設,天津市重大疾病多學科聯合救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醫療機構急救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救治更加及時、高效、規范。”劉先奪說。(記者 徐楊)

(責編:李丹、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