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聚焦網絡文明大會丨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網絡文明建設賦予公益慈善事業新內涵

2022年08月28日20:04 |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天津8月28日電(孫翼飛)今日,由中央網信辦、中央文明辦、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天津市開幕。

網絡文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部門充分調動網絡社會組織、網信企業、正能量網絡名人以及廣大網民的力量,努力構建人人參與、齊抓共治的網絡文明建設工作新格局。而慈善事業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備受關注。

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作為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發起、主管並在民政部登記注冊的全國5A級公募基金會,多次榮獲“全國先進社會組織”稱號和“中華慈善獎”。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理事長貝曉超介紹,近年來,紅十字基金會在推動網絡文明建設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充分動員和發揮企業伙伴、廣大網民等力量,凝心聚力,開展 " 最美救護員 "、紅十字志願者等典型事跡的網上宣傳,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文明環境。

二是拓展創新資源動員方式,加快推進 " 互聯網 + 公益 " 新模式,打造人人可參與的“指尖慈善”“指尖公益”。今年,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聯合騰訊公益發起設立“5·8人道公益日”,線上線下籌款超2.3億元,線上超過322萬人次參與支持。縱觀募捐方式的演變,從線下一個個募捐箱到線上一個個項目鏈接,從傳統的籌集款物到當前勸募人心, 2017年以來累計超過6502萬(人次)公眾通過互聯網向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捐贈愛心善款,通過" 互聯網 + 公益 " 參與到網絡文明建設中來。

三是發揮數字化治理優勢,提升公益服務能力。通過與大型互聯網平台合作,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正在致力於建構一個基於全社會應急救護資源的應急救護響應網絡。依托數字技術,通過智能救助系統、救援協作系統、急救寶、志願者服務系統等一系列數字化工具支撐紅十字主責主業,助力項目更加高效運轉,提高公益服務供給能力和效率,進而擴展公益項目人群覆蓋面和影響面。

四是應用數字技術推動公益更透明,助力提升公信力和品牌影響力。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在線捐贈平台”“電子票據系統”實現公眾化和在線化,降低公益參與門檻,快速獲得捐贈收據和証書,讓公眾更加樂於和便於參與公益﹔“捐贈查詢平台”及時公示反饋捐贈信息,並全面接受捐贈人和社會公眾的查詢,確保捐贈收入支出“筆筆清”﹔“項目地圖”可以追溯捐款使用流向和最終受益地區、受益人等﹔微博、抖音號、公眾號等自媒體矩陣實時發布,讓公眾及時了解項目進展動態,提升品牌影響力。這些有效的數據化工具給紅十字這樣一個老品牌帶來“新意”和“信任”。

同時,貝曉超認為,網絡文明建設也賦予了公益慈善事業新的內涵:

一是完善頂層設計,為公益慈善事業提供明確方向和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積極開展網絡文明建設工作,中央制定實施《關於加強網絡文明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頂層設計為公益慈善事業參與共建網絡文明指明方向和路徑。

二是推進互聯網公益建設,激活公益慈善組織所蘊含的巨大能量。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成為助力公益慈善事業發展強大的助推器。“互聯網+公益”模式的形成和發展,給傳統公益慈善事業運作模式帶來了深刻變革,加速公益慈善組織和互聯網平台的跨界合作,愈加激活公益慈善組織所蘊含的巨大能量,匯聚企業、公益慈善組織、互聯網平台、公眾網友等多方力量,促使更多公益慈善伙伴共同合作,構建合作共享的數字公益新生態。

三是深化網絡生態治理,為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構建更加良好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隨著網絡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引導公眾通過網絡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弘揚新風正氣,培育正能量更加充沛的網絡空間,讓人人公益、隨手慈善成為現實,促進互聯網公益平台作用發揮,並出台一系列規范及倡議,使得公益慈善行為更加透明高效,也極大激發了公益慈善事業長遠發展的健康活力,凸顯了公益慈善事業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說,數字公益已經成為現代公益慈善事業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發展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責編:孫翼飛、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