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人團圓 安全記心間

中秋,自古以來就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忙碌的人們會選擇在此時回到家中,享受著團圓帶來的幸福和快樂。但與此同時,節日期間市民用火、用電、用氣量增大,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火災,威脅生命財產安全。火災統計分析表明,近年來發生的火災事故中,“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比例居高不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隱患,引發小規模的火災,都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悲劇的背后 是一個個破碎的家庭
案例1:2022年2月,上海市普陀區一戶居民家中發生火災,造成3人死亡,現場主要燃燒物為屋內家具及棉被等雜物。起火原因初步認定為:住戶將電動自行車鋰電池放在臥室內,電池故障引發火災。
案例2:2022年8月,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一小區發生火災,造成1人死亡。據初步了解,著火建筑為12層鋼混結構,過火面積約5平方米,著火物為電氣線路及雜物。
案例3:2022年7月,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綠苑小區悠然居17A棟1單元發生火災。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經調查認定,該起火災系住宅客廳沙發背后牆插故障,引燃周圍可燃物所致。
案例4:2022年3月,江蘇南京市某小區一居民樓內發生住宅火災,導致夫妻2人燒傷,后搶救無效死亡。經查明,起火原因為電動自行車鋰電池故障導致熱失控引燃自身及附近可燃物,最終釀成慘劇。
案例5:2019年6月,天津市一居民住宅發生火災,造成一名癱瘓老人遇難。經調查發現,火災起火原因是因為老人臥床吸煙時不慎引燃被褥造成的。
“小火亡人” 何時休?
“小火亡人”,顧名思義就是火災中過火面積小,經濟損失小,受災戶數和人數相對較少,但卻造成了人員死亡的火災事故。在眾多“小火亡人”事故現場可以發現,除了引發火災的電器、煙頭等起火部位,以及周邊已碳化的可燃物之外,整個房間絕大部分物品都是完整的。
“小火亡人”的罪魁禍首就是小火造成的有毒煙氣,大多發生在相對封閉的空間,火災初期產生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無法排出,造成室內人員一氧化碳中毒動彈不得,繼而在熟睡中死亡。尤其是在人們熟睡期間,身體警覺度和警惕性下降,造成了還沒有來得及發現,就已經吸入了過多有毒煙氣,造成了“亡人”。
在相關事故的成因中,相當一部分是人為因素,用火不慎、電氣線路老化或故障、違反電氣安裝使用規定,甚至因吸煙、亂扔煙頭導致的火災也時有發生。其中違反電氣安裝使用規定是導致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在室內違規給電瓶充電起火,私拉或改造電線導致短路或過載引發火災等事故。此外,防火觀念和意識不足、應對火情的消防知識欠缺、逃生能力差、消防通道堵塞等,也是造成“小火亡人”甚至加劇事故后果的重要原因。
吸煙釀火災 安全記心間
在“小火亡人”火災事故中,吸煙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災原因。據統計,近年來因吸煙引起的火災佔總起數7.7%。一支香煙通常燃燒時間在10分鐘左右,丟棄的煙頭根據它的長短燃燒時間也在1至4分鐘左右。煙頭表面溫度200攝氏度至300攝氏度,燃著的香煙中心溫度可達到700攝氏度至800攝氏度。而大多數可燃物的燃點低於這個溫度,如紙張燃點為130攝氏度,棉花燃點為210攝氏度至255攝氏度,天然橡膠燃點為129攝氏度,木材燃點為250攝氏度至300攝氏度,滌綸纖維燃點為390攝氏度,煙頭的中心溫度是以上物質燃點的2倍至5倍。
一般居民家中都有很多可燃易燃物品,比如被褥、沙發、衣物、家具以及裝飾材料等等。一旦發生火災,這些物品會迅速燃燒,產生大量一氧化碳等有毒煙氣,極易迅速造成人員中毒死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些煙氣具有較高的溫度,人吸進高溫煙氣后,高溫煙氣流經鼻腔、咽喉、氣管進入肺部過程中,會灼傷鼻腔、咽喉、氣管甚至肺,致使其粘膜組織出現水泡、水腫或充血,影響新鮮空氣的吸入和廢氣的呼出,致使肺通氣不足,出現窒息。另外,高溫煙氣流經鼻腔、咽喉、氣管進入肺部后,灼傷了肺部氣管、支氣管壁的毛細血管和肺泡壁毛細血管,使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使大量滲出液積聚於氣管、支氣管管腔中以及肺間質、肺泡腔內,直接影響肺換氣,導致人員短時間內窒息死亡。
生活中,有些居民喜歡在睡前或飲酒后躺在床上、沙發上吸煙,在這種情況下極易在吸煙時入睡。一旦此時煙頭和火星掉到可燃物上引發火災,熟睡狀態中的人行為反應能力又相對較弱,后果不堪設想。
如何預防吸煙引發的“小火亡人”
據統計,“小火亡人”事故佔到全國近年來亡人火災總起數近7成。“小火亡人”不再是一家一戶之殤,已成為全社會之痛。
市消防部門提醒您:一定要杜絕床上吸煙行為,更要特別提醒愛抽煙的老人堅決不能臥床吸煙,杜絕人為原因帶來的火患危害。
對於身患疾病、行動不便的老人,最好配備能跟家人及時聯系的手機,並且提醒老人在發生火災時千萬不要驚慌,要第一時間撥打“119”報警並和子女取得聯系。如果火勢過大,自己已不能扑救,切忌貪戀財物,應盡快逃離火場。
特別是對單獨居住的老人家庭,子女也要經常為父母檢查家中電氣設備線路是否老化,樓道口、陽台處是否堆放易燃雜物,清理家中的多余物品,特別是易燃可燃物。
電動車之火 何以遏制?
電動自行車、電動摩托車、電動三輪車等電動車以其經濟、便捷等特點,逐步成為群眾出行代步的重要工具,保有量迅猛增長。但隨之而來的電動車充電、存放等安全問題成為了困擾居民社區的一大消防安全難題。近年來,全國由於電動車引起的火災事故屢見不鮮,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重大損失。
電動車為什麼頻頻起火
錯誤做法一:過度充電
電動車電池最忌諱的就是過度充電、放電,過度充電會讓電池發熱、鼓脹,甚至導致電池爆炸。因此,充電時間不能過長,一般在8小時。對於不少已經使用1年至2年的電池來說,充電時要格外當心。
錯誤做法二:飛線充電
如建筑內居住人員密集,當多輛電動車同時充電時,就會導致電壓不穩,容易引發安全事故。另外,還有些人喜歡私拉電線充電,也就是我們俗稱“飛線充電”,會埋下嚴重的安全隱患。電線在空中沒有任何支撐與保護措施,會與牆體發生摩擦,磨損非常大,漏電概率很高。
錯誤做法三:充電器使用不當
有的車主把電動車騎走了,但充電器還連在電源上,這樣做很危險。現在很多家庭不止一輛電動車,不同品牌的電動車充電器千萬不要混合使用,這樣不僅會給電動車電池帶來損傷,也會埋下安全隱患。另外,充電器是損耗品,要及時更換老化損壞的充電器。
錯誤做法四:私自改裝
車主擅自改裝電動車的動力電源,也是容易引發火災的原因。國家規定電動車電壓應該是48V,但有的車主私自改裝成了84V,甚至更高,這就加速了電源線的老化。電動車除骨架外,其它部件都是由塑料、橡膠和聚氨酯材料制成的,這些多數屬於易燃可燃的材料。一旦發生電線短路等情況,瞬間就會發展到猛烈燃燒階段。
此外,線路老化、電池短路等問題,也是造成電動車起火的重要原因。建議用戶最好在半年至一年時間,定期到維修點做檢查。另外,在高溫天氣下騎行之后,要把車子放在陰涼處,等車子以及電池的溫度降下來后再充電。
電動車起火奪命僅需100秒
燃燒溫度高
消防救援部門曾做過實驗,把一台鋰電池的電動車點燃,模擬自燃過程。經過測驗,燃燒中的電動車在室外的燃燒溫度最高可到達604℃,在室內可達到1200℃。如果人體一旦碰到這些火苗的話,輕則燒傷,重則喪命。
蔓延速度快
現在市面上的電動車車身大多採用塑料、橡膠等易燃材料制成。實驗表明,電動車線路一旦發生短路,在大約2分鐘內就會引燃其他部位,3分鐘內電動車就會被大火包裹。
電動車安全判斷題
這些充電方式對不對?
◆沒有時間限制,充上就不管了,什麼時候騎再拔掉。 (×)
◆沒有電就充,差不多了就拔掉。(×)
◆早上去單位插上電,傍晚回家拔掉斷電。(×)
◆小區固定地點投幣充電。 ( )
◆下雨時照常充電不耽誤。 (×)
◆晚上充電,一次性充10個小時左右,下雨天不充電。 (×)
電動車火災防范指南
購車:市民應選購、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合格電動車、充電器和電池,並對電動車定期保養,不要擅自改裝電動車。
車輛停放:電動車應停放在安全地點,不要停放在樓梯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處,不得佔用消防車通道。
線路插座安裝敷設:為電動車充電的線路插座,應由專業電工安裝敷設,不要私拉亂接電源線路。
充電:平時給電動車充電應盡量在室外進行,並確保周圍沒有可燃物,電動車充電不要超過8個小時。
陰雨天氣要注意:陰雨天氣最好把電動車停放在車棚內或者用塑料布遮蓋,避免雨水滲漏造成線路老化或腐蝕,帶來短路隱患。
電池保養:每隔一段時間應該把電池從車裡取出來充電,觀察電池、電線及其發熱量,如果存在電線老化、裸露或者充電時間不長電池就很燙的情況,應該及時把電池送去檢查,避免因為電池故障釀成禍端。
若不慎發生火災
以下逃生自救守則需掌握
1.如發現樓梯間沒有煙火蔓延,樓梯暢通,應首先選擇沿樓梯向室外逃生。
2.在樓梯間煙火比較大或被阻斷的情況下,切不可沿樓梯逃生,應到陽台呼救並等待救援。
3.當離開房間發現起火部位就在本樓層時,應盡快跑向已知的安全疏散出口,通過防火門后應及時將其關閉,如果樓道被煙氣封鎖或者包圍,應返回室內報警等待救援。
“生命通道” 勿堵塞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機動車保有量呈現出井噴式發展,佔用、堵塞消防車通道也成為了“城市通病”。2016年11月26日,湖南長沙市一居民住宅突發火災,消防車行進在距離小區幾百米時被違規停放的機動車擋住了去路,消防救援人員隻能採取遠距離鋪設水帶,進入起火住宅扑救。由於延誤了最佳時機,兩名被困人員不幸遇難。2019年3月27日,福建廈門一居民樓樓頂發生火災,消防救援人員接警后迅速趕赴現場。在離起火居民樓200多米的路口處,消防車被停放的大量私家車擋住去路,消防救援人員也隻得遠距離鋪設水帶作戰,所幸沒有造成人員傷亡。2019年5月5日,江蘇揚州一居民樓發生火災,消防救援人員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卻因違規停放在消防車道上的私家車兩次前行受阻,導致錯失最佳救援時間,使居民損失加重。
管理使用單位和物業企業
應如何管理消防車通道
消防車通道是火災發生時供消防車通行的道路,是實施滅火救援的“生命通道”。管理使用單位或居民住宅的物業服務企業對管理區域內消防車通道,要落實以下維護管理職責:
(一)劃設消防車通道標志標線,設置警示牌,並定期維護,確保鮮明醒目。
(二)指派人員開展巡查檢查,採取安裝攝像頭等技防措施,保証管理區域內車輛隻能在停車場、庫或劃線停車位內停放,不得佔用消防車通道,並對違法佔用行為進行公示。
(三)在管理區域內道路規劃停車位,應當預留消防車通道寬度。消防車通道的淨寬度和淨空高度均不應小於4米,轉彎半徑應滿足消防車轉彎的要求。
(四)消防車通道上不得設置停車泊位、構筑物、固定隔離樁等障礙物,消防車道與建筑之間不得設置妨礙消防車舉高操作的樹木、架空管線、廣告牌、裝飾物等障礙物。
(五)採用封閉式管理的消防車通道出入口,應當落實在緊急情況下立即打開的保障措施,不影響消防車通行。
(六)定期向管理對象和居民開展宣傳教育,提醒佔用消防車通道的危害性和違法性,提高單位和群眾的法律和消防安全意識。
(七)發現佔用、堵塞、封閉消防車通道的行為,應當及時進行制止和勸阻﹔對當事人拒不聽從的,應當採取拍照攝像等方式固定証據,並立即向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或消防救援機構、公安機關報告。
佔用消防車通道將受到哪些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第二十八條規定,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佔用、堵塞、封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根據法律規定,單位佔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處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罰款,並責令改正﹔對個人佔用、堵塞消防車通道的,處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罰款處罰﹔經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採取強制拆除、清除、拖離等代履行措施強制執行,所需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另外,佔用、堵塞消防車通道,阻礙滅火救援的,根據具體情節以及實際所導致的損害后果情形,相關當事人還可能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乃至刑事責任。
遏制“小火亡人”事故
勿讓“魔鬼”藏於細節
一是安全用火用電。注意家中的用火用電安全,不要私拉亂接電線,不要超負荷用電,及時更換老化電器設備和線路,外出時要關閉電源開關,在家中做飯時,要做到“用火不離人,離人不用火”。
二是杜絕電動車違規停放或充電。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多數是在充電時引起的,居民不要將電動車在建筑的樓梯間、樓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區域違規停放及充電,堅決杜絕“小火亡人”火災事故的發生。
三是杜絕臥床吸煙行為。要養成不躺在沙發或床上吸煙的習慣,特別是酒后盡量少吸煙或不吸煙。吸煙時一定要將煙頭和火柴梗熄滅后,放進煙灰缸內,不要隨手亂放燃著的香煙,要使燃著的香煙遠離衣物、紙張等可燃物。另外,不要叼著香煙去搬運、翻動可燃物品,防止掉下來的煙灰引燃可燃物品。
四是請勿堵塞“生命通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發生火災時重要的生命通道,請勿堵塞安全出口和在疏散通道堆放雜物,也不要在消防車通道上設置妨礙消防車通行和火災扑救的障礙物。一旦發生火災,不僅影響他人逃生,還容易擴大火勢,后果不堪設想。
五是關愛老人消防安全。關愛鰥寡孤獨、老弱病殘人員,幫助檢查室內火災隱患,尤其對燃氣、電氣、火源及其周邊進行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張貼囑咐消防安全注意事項。提醒老人及時清理可燃雜物,不往家中撿拾廢品,不在陽台、疏散通道內堆放雜物等。
六是提倡家中安裝單點式火災報警器。單點式火災報警器具有技術成熟、安裝方便、維護簡單、成本低廉、效果明顯等特點,發生火情后可及時提醒現場人員迅速報警並疏散逃生,是防范各類居住、養老等場所“小火亡人”災害的有效技術手段。
七是掌握必要的逃生自救技能。家中應配備滅火器、滅火毯、逃生面具、救援繩索等常用工具,要組織全家學習正確逃生方法,熟悉逃生路線和安全出口。此外,子女應教給老人一些關於火災的防范和自救知識。最后,請切記,一旦發現火情要立即撥打119火災報警電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