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忠張工農民豐收節前夕深入津南區調研小站稻種植和產業發展

在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工9月22日來到津南區小站鎮會館村,調研察看小站稻種植和產業發展情況,與鄉親們一起慶祝豐收,向廣大農民朋友送上節日祝福。
津南區小站鎮是小站稻原產地。在會館村小站稻種植區,稻海一望無際,稻穗隨風起伏,稻谷芳香扑鼻。舉目遠望,“鄉村振興”、“喜迎盛會”等稻田畫氣勢磅礡,充分表達農民對黨的由衷感恩和對美好生活的喜悅、期盼。近年來,天津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扎實推動小站稻產業創新轉型升級,2021至2022年小站稻種植面積連續兩年保持在100萬畝,並系統構建了小站稻從種子生產到大米加工全過程的標准化體系。
秋分將至,稻熟蟹肥。李鴻忠、張工走進大田,俯身察看庄稼長勢,並與區、鎮、村黨組織書記和農技專家深入交流,詳細了解農民生產生活和小站稻種植情況。金黃的稻谷壓彎枝頭,水中稻田蟹爬上爬下。會館村黨支部書記鄭加林說,今年村裡水稻豐收在望,預計畝均產量1100斤。加上立體種養,每畝螃蟹養殖還能增收400元左右。市領導同志感到由衷欣慰,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進一步提高耕種養殖技術,做好稻蟹共生文章,用勤勞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李鴻忠、張工在調研中強調,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保証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強化種業核心技術創新,穩定提升糧食產能,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實到位。要做優做精小站稻品牌,強化糧食產銷銜接,拓寬市場渠道,推進立體種養和休閑觀光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一步完善惠農政策,加大農資、農技等幫扶力度,扎實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緊扣“慶豐收迎盛會”主題,辦好天津市慶祝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堅持線上線下結合,宣傳展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天津市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效,充分表達廣大農民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熱切心聲,激勵全市上下加快推動“三農”事業發展,在鄉村振興的康庄大道上邁出更大步伐。
市領導王力軍、楊兵和市政府秘書長孟慶鬆參加。(記者 魏彧 於春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