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跨界再開先河 明清古董為《俗世奇人》添頭彩

人民網天津9月25日電(孫翼飛)9月14—18日,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傾力出品,根據馮驥才先生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改編的同名話劇於北京保利劇院圓滿落幕。
主要演員謝幕。
該劇在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李陽院長的鼎力支持下,歷時八年打磨萃取,特邀實力派女演員劉敏濤挑大梁出演女主角關二姐,數十位國家級演員參演,天津人藝鐘海導演傾心指導,讓這部天津風土傳奇話劇成為了北京秋天裡一道絕美的文化風景線。
本劇還有一大突破,就是第一次把真正的百年前明清古董搬上了戲劇舞台。
紅木螺鈿家具、清代八音盒、清代青花瓷“喜上加喜”將軍罐。
清代粉水晶碧璽手杖、宋代汝窯戒指、牛角紫檀手杖。
長久以來,文物的命運仿佛就是被陳列、被保護在博物館中,成為文化的保存和歷史的見証。它們脆弱、珍貴、飽經風霜,獨一無二。這也是第一次有古董商願意並敢於把自己多年的私人收藏作為舞美道具貢獻給話劇舞台。
這位古董商,就是天津瓷房子博物館館長、被津門父老愛稱為“瓷瘋子”的愛國僑商張連志。
張連志作為天津乃至中國知名文化人物,過去的幾十年裡,他參與了大量影視劇的拍攝,玩出了貨真價值的演員水准。除了11部影視作品之外,他還曾參演過話劇《風華絕代》和《紅旗譜》。“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榮譽演員”的聘書,就是對他表演事業的肯定。此次,他也應邀在劇中參演了古董巨商毛老板、李善人、大臣裕祿多個角色。
張連志飾演的三個角色——北京大雅軒古董商人毛老板,“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善人,軍機大臣裕祿大人。
2022年7月,接到了出演古董商人的邀請,身為博物館館長的張連志帶著瓷房子的館藏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俗世奇人》的話劇排演之中,這是他參演的第三部話劇。時隔多年重返舞台,張館長實際上更是在向《俗世奇人》這部講述家鄉傳奇的小說致敬,向恩師馮驥才先生致敬。
張連志與馮驥才合照(2022年)。
導演堅持使用時代相符、價值相符、珍貴無比的真明清古董作為舞台道具,在中國的戲劇界是頭一回。
天津人藝和瓷房子博物館一起以《俗世奇人》為起點,讓沉睡於博物館、隔離在亞克力板和警戒線之后的文物古董,第一次醒了過來,讓表演藝術和收藏藝術珠聯璧合,開啟了話劇的新時代。
新時代保護文物、欣賞文物、傳承中華文化的新形式——“能看的博物館”就此誕生。
瓷房子貢獻館藏文物,天津人藝以匠心精神設計使用文物,開創了多元文化跨界共生的先河,可堪為推陳出新、還原歷史、傳承文明的行業標杆。
從《俗世奇人》開始,天津人藝和瓷房子都跨出了轉型和進步的一大步。這種空前的匠心精神,這份藝術創造的獨一無二,將在天津這座文化之城落地生根,枝葉扶疏。
瓷房子博物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