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濱海新區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2022年10月06日13:07 | 來源:津濱網
小字號

原標題:濱海非凡十年 | 濱海新區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金秋時節,津濱大地盡享豐收喜悅。種植基地果香四溢,冬棗、葡萄挂滿枝頭﹔田間地頭滿眼金黃,玉米、水稻等農作物陸續成熟,處處是收獲的景象。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濱海新區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美麗鄉村加快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提升,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十年間,在希望的田野上,濱海新區闊步前行,一幅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的鄉村振興美好畫卷徐徐鋪展。

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這些天,廣袤田野稻菽翻滾,新區農民喜迎豐收。在中塘鎮,稻田蟹養殖區裡水稻連田成片,沉甸甸的稻穗顆粒飽滿,三五成群的稻田蟹“橫行霸道”﹔在太平鎮,顆顆鮮棗如瑪瑙般挂滿枝頭,棗農們採摘著紅紅的冬棗,累並快樂著﹔在楊家泊鎮,4000畝紅高粱進入成熟期,收割機在高粱地裡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

又是一年好“豐”景。近年來,濱海新區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米袋子”更足更滿、“菜籃子”更豐更盛、“果盤子”更鮮更甜。新區糧食產量穩步提升,2021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1.2萬噸。建成蔬菜保供基地6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獲批。建成夢得、神馳等四大奶牛養殖基地,培育家庭農場16個,創建市級示范家庭農場10個……

農業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的背后,離不開農機推廣應用加快推進。近年來,新區鼓勵農民購置先進適用、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收獲機械,積極引導農機專業服務合作社等主體深入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推廣智能化農機技術應用,不斷優化新區農業機械作業能力。

與此同時,新區以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為代表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模日益擴大,成為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力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

2013年,中塘鎮劉塘庄村成立天津棲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全村所有村民與村委會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協議,3300畝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合作社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時制宜種植農作物,收入穩步提升,土地分紅也逐年增加,村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去從事二、三產業,一份勞動力兩份收入,大大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為搭建鄉村振興產業人才創新創業、培養培育、交流合作平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探索和創建鄉村振興“濱城模式”,濱海新區倡議發起成立天津鄉村振興產業(人才)聯盟。聯盟首批吸引62家會員單位,覆蓋農業、文旅、科技、金融等全產業鏈相關企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代表性單位。

特色產業強勁發展

上個月,第十四屆濱海茶澱葡萄文化旅游節首次採用線上直播的形式開展,讓更多人足不出戶也能感受到葡萄節氛圍和豐收的喜悅。近年來,茶澱街道以特色葡萄產業為中心,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色休閑農業,打造優質旅游品牌。茶澱街道還創新打造鄉村振興服務推廣中心,促進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致富。

小葡萄串起“大”產業,這僅是新區特色農業強勁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濱海新區著力做好“特”字文章,加快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推動新區農產品“走出去”,不斷擴大新區農業品牌影響力。“新區圍繞區域優勢主導品種和產業制定品牌農業發展規劃,大力培育區域公用品牌,重點加強品牌授權管理和產權保護,提升地理標志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新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以漢沽街道為例,圍繞優勢特色產業,漢沽街道打造“一村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重點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化高端種植業。依托大馬牌草莓、大田牌無公害蔬菜,充分利用合作社組織,在大馬杓沽村等村庄建設專業設施農業種植園區,大力推廣育苗、種植、生產、採摘休閑活動相結合的產業鏈延伸體系,現已成為本市規模最大的草莓種植基地。

除特色種植業外,水產養殖產業集群在新區現代農業中佔據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楊家泊牌”對蝦被很多市民所熟知。作為國內聞名的南美白對蝦繁育與養殖基地、中國北方工廠化水產養殖技術集成示范基地,近年來,楊家泊鎮以建設“中國特色水產鎮”為目標,持續優化水產養殖產業結構,向綠色化節約化規模化生態養殖模式轉型。目前,“楊家泊牌”對蝦獲國家著名地理証明商標認証,“天海源”“霞飛”“興澤”等一批水產品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在繁育對蝦的同時,楊家泊鎮積極研發推廣半滑舌鰨、大菱鲆、牙鲆魚、多寶魚、鬆江鱸魚等水產品養殖,已逐步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水產品繁育和種苗生產基地。

當然,在水產養殖業持續發力的可不僅是楊家泊鎮。“圍繞推進‘一村一品’模式,寨上街道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稟賦和水產養殖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汪子蝦、鰈鲆魚主導產業,強化水產良種繁育,擴大養殖規模。強化組織培育,壯大現代農漁業生產經營主體,打造‘津農精品’,積極推動創建漁業特色主導產業市場品牌效應。”寨上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與此同時,古林街道則發展生態養殖,發展壯大立達、海升、海通、玉清等一批海珍品苗種繁育和生態養殖科技型龍頭企業,並成功打造海通湖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如今,濱海新區按照產業集群化、集群園區化、園區生態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水產養殖產業、奶業、生豬、設施種植業、種業等產業集群。同時,新區發揮產業集群作用,圍繞強鏈補鏈和產業配套,引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提高產業園集聚性,增加農業附加值。鼓勵農民合作社參與產業園建設,以改革創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10年來,新區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庄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走在小王庄鎮小蘇庄村的鄉間小路上,水泥鋪就的平闊路面、太陽能的路燈、玉欄雕刻的小橋、綠影錯落的金槐、節水生態綠色的溝渠,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鄉村美景展現在眼前。“村裡的變化不小,現在路好走了,水清淨了,路燈亮了,出來轉轉,心情也好了。”村民張大娘滿臉笑意地說道。這兩年,小蘇庄村對道路、舊橋、河道等方面進行整治,還在修好的道路兩邊錯落有致地栽種海棠、桃樹、鬆樹等綠植,美化村庄的環境。

在距離小蘇庄村幾公裡外,小王庄鎮徐庄子村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徐庄子村,道路干淨整齊、廣場歡聲笑語。誰能想到,過去這曾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村落。

一幅美麗鄉村圖景,來自長年累月的整治提升。近年來,新區扎實開展全域清潔化、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讓美麗鄉村更宜居。

在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的同時,新區持續加強農村生態保護修復,修復自然生態系統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在北大港濕地,近年來以濕地保護為重點,以自然修復為核心,恢復原生植物群落,復壯蘆葦3000畝、恢復植被1680畝。植物種類由2017年的50科159種,增加到目前的65科260種,形成了20個物種為主的優勢種類植物群落,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穩定向好,濕地生態功能持續提升。

美麗鄉村,不僅要有“顏值”,更要有“氣質”。近年來,新區引導村民移風易俗,樹立新風,保護好優秀農耕、漁業生產文化遺產,厚植鄉風文明沃土,促進鄉村文化振興。

在今年天津濱海崔庄古冬棗園第一屆棗花節上,大港剪紙、太平農民畫、陸氏傳統手工制陶等新區非遺項目集中展示著傳統文化的魅力與風採。而活動舉辦地——崔庄古冬棗園,早在2014年就被農業部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名錄。悠久的冬棗栽培歷史奠定崔庄作為中國冬棗栽培發源地的特殊地位,也為冬棗文化的深度提煉與演繹提供基礎。如今,崔庄建成了古戲樓、博物館,規劃採摘、觀光路線,辦冬棗採摘節,棗樹成為崔庄村的支柱產業,棗農的腰包也更鼓了。

潮平岸闊催人進,風正揚帆正當時。未來,濱海新區將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程,大力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積極發展高效設施種植業、高端畜牧業、現代漁業和種源農業,培育智慧農業、認養農業、訂單農業,構建“一業一品一園”發展格局,走好具有新區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記者 張廣艷 報道 戈榮喜 攝影)

(責編:孫一凡、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