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候鳥陸續抵津 預計本月中下旬達到過境高峰

四方面“護飛”
■ 加強巡查巡護
■ 打擊非法獵捕非法交易
■ 打造適宜環境
■ 疫病監測預警
從天津市規劃資源局獲悉,目前,天津已經進入秋季候鳥遷徙季,隨著冷空氣持續南下,大型水鳥的遷徙即將開始,預計10月中下旬達到過境高峰。為確保候鳥遷徙過境安全,天津市先后召開加強秋冬季候鳥保護工作會議和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周密部署全市秋冬季候鳥保護工作任務。目前,各區、各部門已經迅速採取行動,全面展開候鳥保護工作。
天津市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最為重要的遷徙中停地之一。每年秋冬季節,大量南遷的候鳥經過天津,在此停留、覓食、越冬或繁殖。據了解,今年夏末秋初以來,天津市逐漸進入候鳥秋季遷徙季,不同生態類群的鳥類遵循不同的遷徙節律。長期從事候鳥遷徙研究工作的天津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副教授莫訓強介紹,天津地區最早加入遷徙大軍的是樓燕等夏候鳥,7月中下旬它們就已完成繁殖大任,漸次遷離天津,飛往其越冬地。8月中旬,同在天津地區繁殖的須浮鷗、白額燕鷗、黑翅長腳鷸和反嘴鷸等鸻形目鳥類也完成集結並蓄勢遷往南方﹔其他夏候鳥如黃葦鳽、大杜鵑和東方大葦鶯等逐漸開始南遷。進入8月下旬,以尖尾濱鷸、紅頸濱鷸和黑尾塍鷸為代表的鸻鷸類候鳥由更靠北的繁殖地遷徙來到天津地區。9月初,綠頭鴨、遺鷗、青腳鷸、白鷺、骨頂雞、鸕鹚等逐漸成為遷徙大軍的主流。在9月中下旬,天津迎來了中小型雀形目鳥類和中小型猛禽的遷徙高峰。進入10月上中旬,體型更大的水鳥如赤膀鴨、赤頸鴨、羅紋鴨等鴨類,西伯利亞銀鷗等鷗類,中杓鷸、大杓鷸等鸻鷸類和卷羽鵜鶘等陸續出現在天津各大濕地。體型更大的猛禽如蒼鷹、獵隼、長耳鸮和短耳鸮等也逐漸被觀察到﹔雀形目鳥類則即將度過遷徙高峰,種類和數量迅速減少。
隨著近期天氣逐漸轉涼,陸續有灰雁、鴻雁、小天鵝和大天鵝等雁形目鳥類,灰鶴、白鶴和白枕鶴等鶴類以及東方白鸛遷徙來到天津,短暫休整后它們將繼續南下,或留在天津地區越冬,成為冬季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市規劃資源局森林野保處處長劉捷表示,按照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今年天津市將從四方面加大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力度,全力做好秋冬季候鳥遷徙保護工作。
天津市將加強巡查巡護,徹底消除威脅候鳥遷徙的安全隱患。各級、各部門組織專門力量重點開展候鳥集中棲息區域的巡查巡護,徹底清理和銷毀獵套、獵夾、鳥網、毒餌等非法獵捕工具,為候鳥提供安全的野外生存環境。北大港、七裡海濕地自然保護區布設高清監控點位開展無人機巡查等,對候鳥重要棲息區域實施全天24小時巡護值守。9月以來,天津市多個野生動物保護志願者團隊每天深入濕地、林地、田間、果園等候鳥集中棲息區域,配合當地林業、公安、農業農村等部門開展“候鳥護飛”行動。
當前正值紅喉歌鴝、藍喉歌鴝、繡眼鳥等鳴禽大量遷徙過境之際,也是少數不法分子實施非法獵捕、非法交易之時。天津市各級公安機關聯合林業、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等部門針對“黑鳥市”、農田果園、坑塘水面等重點區域開展聯合執法排查行動,先后偵破多起以護果護園為掩護的非法狩獵案件及下游網上、網下非法交易犯罪,打掉了一批犯罪團伙,整治了一批重點部位,嚴懲了一批犯罪分子。
遷徙過境天津市的候鳥絕大部分為水鳥,喜歡在淺灘和淺水區覓食。為給候鳥提供充足食物,七裡海、北大港、大黃堡、團泊濕地自然保護區分別聯合北京林業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師范大學、天津環科院等開展生物多樣性和重要生態環境要素調查,及時掌握棲息地生態環境狀況和候鳥食源情況,科學打造和調控適宜候鳥棲息的良好環境。進入10月后,七裡海、大黃堡濕地自然保護區科學控制水位,營造出許多水深約0.1—0.5米的淺水區,方便水鳥棲息覓食。
此外,市規劃資源局還聯合中國林科院、天津師范大學等專業團隊持續對東方白鸛、遺鷗等旗艦物種及其重要棲息地開展監測調查,實時掌握候鳥遷飛動態情況,開展候鳥疫源疫病主動監測預警,在候鳥集中遷徙的前、中、后期採集候鳥主要棲息區域環境樣本,及時發現候鳥疫源疫病風險隱患,第一時間採取有效防控措施,確保候鳥遷徙安全。(記者 陳璠 攝影 錢進 潘立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