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大牛”也曾是“放羊娃”

——中國民航大學周曉猛教授對話青年學生

2022年11月17日14:39 |
小字號

“一個人看到有個小孩在放羊,就問放羊娃,你放羊做什麼?放羊娃說賣錢蓋房。那人又問,蓋房干嗎?放羊娃說,娶媳婦生娃……”

在中國民航大學11月初的一場師生座談會上,說完一個故事,在學生的一陣嬉笑中,周曉猛教授微笑著說,“我也曾經是一個放羊娃,小時候生活在農村,能看到的、能感知到的就是有限的信息、有限的知識,圈子很有限,但是內心卻總有一種‘破圈’的沖動。”

46歲的周曉猛教授,是博士生導師,是民航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是天津市高等學校創新團隊負責人,還是中國民航大學藍天學者特聘教授……然而,誰又能想到,這樣一位科研領域的“大牛”,三十多年前卻是一個“學渣”,是一名英語隻能考個位數分數的初中生。

“第一次英語考試隻有7、8分,不知道英語是什麼,上了初中,才第一次接觸英文字母ABC。”那個時候的周曉猛教授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英語,隻知道這些單獨的字母長得和漢語拼音差不多,但是合在一起那就是“天書”。他第一堂英語聽力課是進入大學后,卻是一堂課下來,什麼都沒聽懂。

周曉猛教授的英語學習幾乎是“推倒重建”的過程。進入大學他才發現,很多英語發音從開始起步就是不准確的,甚至是錯誤的。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農村,許多鄉村教師用普通話授課都很難做到,發音標准的英語老師更是稀缺資源。擺在周曉猛眼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徹底放棄﹔二是從零開始,從別的學生早已掌握的內容開始。周曉猛選擇了更加艱難的后者。他每天堅持學,堅持每天學。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四級、六級考試,通過托福、GRE考試﹔通過了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完成了博士研究生學業,也實現了出國看看外面世界的夢想。

“小學、初中、高中,甚至本科、碩士、博士,我從來都沒有成為過成績突出的‘學霸’,更不是最優秀的學生。”周曉猛說。誰也沒能想到,曾經英語隻能考個位數的周曉猛也能克服曾經的外語恐懼症,進而出國深造。更沒人能想到,大學第一堂英語課聽得一頭霧水、滿臉茫然的他,已然成長為一名站在世界前沿的科技領軍人才。

通過努力、靠著自己韌勁,周曉猛走出了鄉村,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看到了比縣城更大的城市,第一次看到大海,在若干第一次的新鮮感中,進入了大學開啟新的人生旅程﹔到了大學畢業時,面臨“就業”還是“考研”的選擇題,周曉猛覺得進入城市工作的夢想已實現了,就選擇在一家本科生就是最高學歷的制藥廠擔任技術工人。工作一年,上班就是進行一些簡單的設備操作,下班就和同事們打打扑克,日子簡單、安逸。

在工廠當工人后,周曉猛逐漸發現自己又陷入了“放羊娃”的怪圈中,日復一日簡單重復的工作和生活,沒有學習挑戰的環境,讓他心中滋生出一種時光虛度的負疚感。於是他決定考研,想去看看更廣闊的天地,同時也想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看看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有了這一次思想上的破圈,周曉猛認定了未來的道路——喜歡學習、願意學習,那就去學﹔喜歡科研、願意做科研,那就奔著這條路走下去。有了這樣的覺悟和心態,他就立志考研,碩士研究生階段,在導師的指引下,有了走出國門到外面去看一看的想法。

經過努力,在2002年夏季,他拿到了美國知名大學的offer。事不湊巧,2001年美國遭遇“911事件”后,簽証通過率極低甚至一度暫停。沒拿到簽証的周曉猛提交了延期入學的申請並獲得了同意。2003年國內“非典”,讓他的出國夢再度受挫。“確定了目標,就要持之以恆地為之努力,不言敗、不氣餒、不放棄,夢想終究有一天就會變成現實。”周曉猛如是說也如是做。在博士畢業后,他申請到了國外的博士后崗位,兩年半的海外經歷圓了他的出國夢。

走出去、回得來。周曉猛將求學的堅韌用在了科研中。對於科研,有些人缺少持之以恆的堅持,稍微遇到挫折就放棄了努力﹔有些人好高騖遠,總期待著自己一步登天。科研離不開實實在在的點點滴滴的積累,是不懈摸索和不斷試錯的過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而在周曉猛看來,科研是扎扎實實地做一些事情,科研工作是一場長跑,這個過程離不開堅持。

在他看來,科研工作每個人都能干,但更多時候我們缺少一份執著,缺少持之以恆的努力。就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不是我們不行,我們每個人都行!但是我們要做到努力的程度不弱於人,隻有在努力程度不比別人低的情況下,才有同台競技的可能。”

如今中國仍然面臨著許多“卡脖子”難題,許多領域我們還不能與國外“掰手腕”。“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隻有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這是他對相關要求的理解。

攻堅“卡脖子”難題,高校是人才聚集地,有實力、有能力、有優勢,責無旁貸。周曉猛深刻地意識到了一點,他身先士卒,懷揣著“以天下為己任”的雄心壯志,孜孜不倦地投身科研工作之中。他耐心地鼓勵學生們“敢想敢為,善作善成。”“敢想敢為,就是要有那股‘破圈’的勇氣,善作善成,是要從你興趣愛好的初心,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研究的方式。”

從破環境圈到破知識圈,再到破舒適圈,近五十年的人生路上,周曉猛最信奉的就是敢想敢干,堅持是他從平凡走向不凡的橋梁,更是他去破一個又一個圈子的法寶。他現在正努力地將這個法寶傳給他的學生。有些學生在選導師的時候,問他自己基礎差怎麼辦,“基礎差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對科研有興趣,有沒有去拼搏奮斗的心理准備。”他認為讀書、學知識、做科研,興趣是第一動力,也是支撐自己堅持去破圈、突破自己的內生力。

人生也如同一場長跑,有些人的起跑線就是我們普通人望塵莫及的遠方。起點越低,去往終點的代價也就越大。然而,真正的登山者從不在乎自己的起點有多低——越低的起點也就越需要過程之中的堅持,越低的起點越能激起他們的斗志。“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周曉猛自認為是一匹駑馬,但他始終沒有放棄前進的腳步。如今他還依舊在路上。他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對教育、對科技、對人才都提出了強烈的期待,我們科技工作者有自己的責任與使命。”

周曉猛不在乎頭銜和榮譽,他甚至時常覺得自己還需要再努力、再加油、再去突破自己、取得更多成果才能配的上那些榮譽。

也許,在他的心中從不認為自己是“大牛”,他心裡一直住著一個“放羊娃”,一個想破圈兒的放羊娃。(陳紅葉 王碩)

來源:中國民航大學

(責編:唐心怡、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精彩圖集
  • 冰雪運動“破冰”進校園
  • 不負春日好時光 櫻桃花開俏爭春
  • “小兔拔拔”叫響地裡的“金疙瘩”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