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天津頻道

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和活力(人民觀點)

——把握有利條件,激發信心動力③

本報評論部
2022年05月26日09:1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經濟發展具有強大韌性和活力(人民觀點)

前期發展所積累的堅實基礎,為中國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家底”,為中國躍上更高發展境界筑牢了基石

如果說強大的韌性讓中國經濟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那麼奔涌的活力將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完成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越是逆風飛翔,越能展現韌性﹔越是逆水行舟,越能彰顯活力。今年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疊加的復雜局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有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實現平穩開局。一季度,主要宏觀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穩”的基礎在不斷加固,“進”的動能在不斷集聚,充分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我國發展具有“五個戰略性有利條件”的重大論斷,其中重要一條就是“有持續快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深刻揭示出我國經濟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為我們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信心和動力。

正如分析人士所言,“在經濟領域,中國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故事”。不斷積累的物質財富增量,沉澱為雄厚的物質財富存量,構成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從經濟總量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已邁過110萬億元關口,佔世界經濟的比重超過18%,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5%左右﹔從民生改善來看,現行標准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人﹔從科技創新來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產航母、國產大飛機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誕生,大數據、雲計算、5G通信等“三新”經濟不斷涌現,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形成。這些實打實、見真章的成績,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充分說明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顯著增強,新時代的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已經被各種“壓力測試”所檢驗、所証明。這種韌性體現在,中國經濟體量大、回旋余地廣,又有超大規模市場,使得我國經濟具有明顯的大國經濟效應,可以減緩外部沖擊力度﹔這種韌性體現在,我國具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供應鏈體系健全、產業配套能力強,規模龐大、分布廣泛的微觀主體構成了復雜、有機結構,形成風險分散機制、具有自我修復能力﹔這種韌性體現在,國家能夠及時靈活調整政策,有足夠多的政策工具來應對沖擊,有能力防范經濟出現大起大伏,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這種韌性體現在,黨中央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能夠逐步阻斷疫情傳播,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可以說,前期發展所積累的堅實基礎,為中國抵御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家底”,為中國躍上更高發展境界筑牢了基石。

中國經濟的奔涌活力,正在高質量發展中不斷彰顯。在經濟總量和規模不斷跨越新關口的同時,中國經濟還在發生著深層次的變化,結構在優化、方式在轉變、質量在提升、效益在增強。今年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產業升級帶動作用明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均保持較快增長,創新發展態勢持續﹔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比上年同期大幅提升,經濟結構調整優化﹔清潔能源消費佔比繼續提升,綠色轉型穩步推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民生改善繼續加強……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從“舊動能”轉向“新動能”,從“積累量”轉向“提升質”,新發展理念融入到發展各環節,中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如果說強大的韌性讓中國經濟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那麼奔涌的活力將推動中國經濟乘風破浪,完成高質量發展的蝶變。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中國經濟具有迎難而上、爬坡過坎的能力,一直是在克服困難中發展進步,在應對挑戰中超越自我,完全能夠抵御短期波動、贏得長遠發展。隻要我們更好把握戰略性有利條件,在亂雲飛渡中把牢正確方向,在風險挑戰面前砥礪前行,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航船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26日 第 05 版)

(責編:李丹、崔新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