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区】天津自贸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为企业发展添信心

【查看原图】
天津海特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维修作业。陶建摄
天津海特工作人员正在开展维修作业。陶建摄
来源:人民网-天津频道  2020年08月29日18:40

初秋午后的天津机场一架架飞机如往常一样有序地降落起飞,走进不远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的维修机库,一架架飞机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维修。今年前7个月,已经有11架次的境外客户飞机在天津海特执行了维修与整机喷漆业务。

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业务方向为干线飞机大修、改装服务、B737NG客改货、飞机整机喷漆、飞机拆解、AOG支援和航材支援等服务。自2014年开业以来,天津海特已累计为国内外20多家客户维修并交付了350余架次飞机。2019年3月,天津海特成功通过海关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经认证的经营者)企业资质认证,并且获批在天津自贸试验区开展境内外航空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

“得益于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天津海特自落户以来发展顺利。”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聪说,“目前境外飞机从国内其他MRO (维护、维修、运行)来天津海特执行维修改装业务,可以不再额外调机至境外,不仅节省了调机时间以及通关时间,也为客户节省了调机成本。天津海特也无需再缴纳保证金或保函,可以节省1100万左右的资金占用成本。另外,在维修境外飞机过程中由境外采购的维修或改装需要的航材部件、改装包,目前可以按照‘保税账册’形式,可实际在境内流转,享受免税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也提高了通关效率与流转速度,节省了相关手续费用。”

按照相关规定,为满足清关需要,境外飞机在境内完成保税维修或调试、检测后,必须飞离国境。这就造成了境外飞机如果计划在境内其它地区继续实施客改货等业务的,必须先飞离国境,再返回境内,由此产生了较高的调机成本和调机时间。另外,海特公司作为一家注册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公司,原先要开展飞机维修,必须按飞机价值缴纳保证金,或者购买监管性的保险,这样就会大量挤占企业的资金,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机场片区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2018年了解到海特公司的业务需求以后,我们联合市商务局、海关等相关部门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这些需求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出台了配套政策。”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天津机场片区工作局副局长王达炜介绍说。

2019年,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发布《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支持和鼓励航空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助力航空保税维修产业发展。今年3月,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又出台了《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机场片区规范和指导企业适用保税维修再制造政策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深化保税维修产业的政策配套。新政策出台后,不但支持有意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的中外企业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还允许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开展有关服务,也为尚未取得有关资质的企业迅速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

保税维修政策和措施也对航空产业集聚起到了作用,截至目前,天津自贸区机场片区已聚集庞巴迪、古德里奇、海特等一批航空维修项目。

“依托保税区政策与制度优势,我们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开发国际航空维修市场的客户。”陈健聪说。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的开展,极大增强了天津海特积极拓展境外业务的决心。

分享到:
(责编:陶建、崔新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