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八仙山上的积雪还未消融,护林员朱金保的除夕又一次在聚仙峰站度过。朱金保介绍,八仙山上有6个森林防火管理站,共有30多名护林员,防火护林巡视和保护区动植物监测是他们每天的工作内容。“我待过4个管理站,条件最艰苦的还是聚仙峰站。不过现在还有三个同事与我并肩作战。”
“干这行,最重要的就是‘眼勤身勤’,眼珠子得好使,脚也得跟上。”朱金保说,“山里春风强、农活多,春天防火任务最紧急,我们需要两人搭伙儿巡视。”
“快来进屋坐!”山顶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屋,记者跟着朱金保来到屋里,他把背包往灶台上一放,从里面掏出香菜、青菜、黄瓜、花生米、调料、一棵大白菜、一块猪肉,这是他一周的口粮,外加几十包治腿的汤药,小小的灶台被堆得满满当当。
朱金保卸下护膝,捶了捶腿。他说:“现在的条件好了很多,通了水、电。过去,水都得自己背上来,一周50斤用起来精打细算,早上的洗脸水晚上留着洗脚,水比油都金贵。”
朱金保指了指灶台旁的米和油,“这都是我的小兄弟刘磊一次性背上来的。”朱金保口中的刘磊2017年来到八仙山,2019年冬天开始驻守聚仙峰。
32岁的刘磊坦言,护林员的工作确实比想象中要辛苦,但这份辛苦却不为人知。“大家以为我们就是没事在山里转转,其实没那么简单,有时候不仅辛苦,还有些危险。”
朱金保指着屋里的一面墙说:“这过去都被雷击过,闪电把墙劈开了一个大洞,人都能钻过去。有一次,火球眼看着从窗户进来,把电视拽到了地上,我的头发唰得一下就被吸起来了,电话线也被击成了一节一节的。”
记者听得津津有味,已经忘了寻“仙”的事。“走,出去看看!” 朱金保“一声令下”,记者回过神来。只见他套上工作服,扶着峰顶栏杆,开始“指点江山”。
“看那边山上,过去树都砍得光秃秃的。山里的村民靠山吃山,有放牧的,有凿山挖石的,那时候下的雪都是黑的。这些年政府在努力修复矿坑,粉尘少了,雪也白了。”像朱金保一样在八仙山工作的护林员们见证了大山的变化。如今,护林员们在巡山时,还会格外留意珍稀的动植物,并一一记录在册。
1995年11月,国务院批准八仙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9月,天津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包括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天津北部蓟州山地丘陵区被划定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望着眼前绵延的群山,朱金保满眼笑意:“老百姓称我们是‘看山的’,我们也乐意担这个名头,做一辈子看山人。”(记者栗雅婷、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