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到恩施,医疗队千里驰援,医疗、消杀、院感、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精神心理、疫情防控等专业人员配备齐全。村级当好哨兵,乡镇筛查甄别,县市严控轻症,州直救治重症,天津医疗队全面进入,与恩施人民共同打造疫情防控立体网络。
飞抵恩施不到24小时 各医疗分队分赴一线
“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翻开天津对口支援恩施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许颖悟2月12日的工作日志,这句话格外醒目。
莫等闲!抵达恩施后医疗队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召开全体动员会,综合、医疗、疫情防控3个专业组各自进行岗前培训;根据医疗队入驻8个县市,进入10家医院、9家疾控中心开展工作实际,组建10个临时党支部;摸排各县市疫情大致情况、各医疗分队队员自带物资情况,调整分配医用防护物资……
2月13日上午9时,各医疗分队相继分赴一线。此刻,距离他们飞抵恩施还不到24小时。
疫情防控战斗也在第一时间打响了──
自2月15日起,天津对口支援恩施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雷平带领医疗组组长王凤梅、疾控组组长张宏等6位专家一道,7天跑遍8个县市,掌握村、乡镇、县市、州直四级40多家医疗机构一手资料,梳理4类11个问题,上报州防控指挥部;
2月14日0时57分,在利川市定点医院,利川分队医疗专家谭国兴、张洪宾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与死神赛跑,成功抢救一名72岁重症患者;
2月15日,天津消杀专家王伟、田纪锋逐一走访州城出现过病例的小区,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从2月14日起,天津心理干预专家张勇走访州城定点医院,整理形成方案,和州优抚医院联手搭建“8269303”公益心理热线;
驻各县市医疗分队抽出专人,定期下沉乡镇卫生院诊断发热患者,提供业务指导。
不断完善立体作战网络 7天7专家跑了2000公里
救重症、控轻症、抓阻隔、疏导心理,各专业战线同步发力;四级医疗机构一级不落。短短几天内,天津和恩施联手,一个立体作战网络初步形成。
集中精锐救重症。针对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集中收治至州直定点医院的情况,天津医疗队成立由8名专家组成的危重症救治小组,采用“1331”模式,即一名专家、三级会诊机制、三种会诊方式、一套个性化诊疗方案。
分兵把守控轻症。在8个县市定点医院,驻各县市医疗分队配合本地医务人员尽全力救治轻症患者,不让轻症转重症。
巡回指导抓阻隔。院感、流行病学调查、消杀专家严控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心理疏导慰民众。打通渠道,将心理疏导的范围从患者延伸至医务人员、社会公众,消除恐慌、焦虑等心理。
7天,近2000公里,这是雷平等7位专家走访40多家医疗机构的里程,最多的一天跑了500多公里。他们指导完善四级体系,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设置是否规范,转运、消杀、流调有无漏洞,每个环节一丝不苟。及时发现院感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为州防控指挥部进一步织密防控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待到疫情防控胜利时 一定好好品口包谷酒
2月29日,一名恩施群众不愿留下姓名,托州防控指挥部保安,将43双西兰卡普织锦拖鞋和一封手写书信转送给天津医疗队。
许颖悟郑重地委托记者寻找这位恩施人,天津医疗队要当面感谢。他坦言,来恩施虽只有短短半个多月,但恩施人民的热情关爱一直伴随。
消杀专家王伟、田纪锋走访州城出现过病例的小区时,居民陆续推开窗户,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有的在窗口挥手致意,有的挥舞着小红旗,高喊“恩施加油,感谢天津”。
这样的记忆,正一点点累积:有一份盒饭,里面的蔬菜全是志愿者捐赠;有一组画作,是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学生作画致谢天津……
许颖悟还将书信拍照收藏,指着照片念道:“‘麻花大哥、土豆兄弟共坐街头小聚,你奉上天津包子、麻花,我端上恩施炕土豆、包谷老烧,共话民族情义、兄弟手足!’这句话我记着,待到疫情防控战役胜利时,我一定好好品一口包谷酒。”
这晚,许颖悟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恩施日报供稿 记者 佟迎宾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