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抓住了“办不办、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要害。“办不办”是态度,“怎么办”是担当。这个郑重承诺,亮出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鲜明导向,体现了新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各级政府服务企业、改善营商环境的一次大考。为支持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新区成立了240多支“一企三人两员”的疫情防控和政策宣讲驻企队伍,实现了11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2400多名干部下沉到全区“四上”企业,提供“专家+管家”式服务,免费定制直通车异地“点对点”接返员工,开通中韩“快捷通道”为三星公司韩方员工顺利返岗复工提供保障……周到细致的服务,得到了企业发自内心的赞扬,一封封感谢信,就是对新区良好营商环境最大的认可和褒奖。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就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新区牢固树立和践行“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深入落实《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推出并实施“滨海50条”,努力为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等环节营造良好的政务、市场、法治和人文环境。特别是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提升了新区营商环境的法治化水平。从全面招商引资,到逐步腾笼换鸟,从鼓励大众创业,到引导万众创新,伴随着新区的发展步伐,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红利”日益显现。
当前,新区高质量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最“较劲”的阶段。产业创新、转型升级,需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经济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也需要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无论是走出疫情影响带来的经济下行困扰,还是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中开出新局面,都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提升和优化。
企业和群众困难越多,越需要大力强化服务基层的意识。推动“党建+服务基层”,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作用,使“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自觉行动,加快建设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城,以“二次创业”的奋斗精神推动新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不为不办找理由,只为办好想办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只攻不守”、永远在路上。在滨海热土上涌动的这股热潮,浸润着这片改革开放高地的每个角落,定会春风化雨、蔚然成风。(海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