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来自怒江州泸水市一个小村镇的22名傈僳族人背起行囊,登上汽车,离开了生活数十年的家乡,来到了驻津央企中交一航局总承包分公司承建的昭阳西环高速项目。
办理完一系列入职手续,项目部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意愿,进行了岗位安置。“我们那里大多数人基本都在家务农,只有小部分学过本事的人才敢到外面打工。”21岁的傈僳族小伙子褚香华说,“像我这样读书不多,还不会什么技能的,出去很难养活自己。我曾以为要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
几名年龄稍大的傈僳族员工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写字,交流不畅成了岗位安置工作最大的难点。“我们决定用‘带班’制,安排一名会说普通话的傈僳族员工带一到两名不会说普通话的,把他们安排到相同的岗位上。”项目负责人刘冰表示。
“香华,项目部综合考虑,计划让你去测量队学习测量,你看怎么样?”项目党支部书记王蕊艳问。“真的吗?您放心,我一定认真学。”褚香华忙不迭地答应着。
“针对几名想学习施工技术的傈僳族员工,项目部在测量班、试验室挑选‘精兵强将’,专门举办了‘拜师学技’仪式,进行一对一全面帮扶。”王蕊艳说道。为了使傈僳族兄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每位师父都针对徒弟实际情况,找到适合他们的技能传授方法。试验室主任高景峰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安排计划表,带着徒弟手把手教学,从了解工作内容到熟悉试验仪器,一段时间下来,傈僳族员工都有了很大进步。
充满希望的一天伴着太阳升起,技能扶贫的种子也在慢慢生根、发芽……(记者 胡萌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