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过程所遇及感悟 ——
大多时候不被理解
每天早晨从家里出发,都是一副备战的心态。在每一个卡口,好言相劝找理由出来逛荡的人,大多时候不被理解,甚至换来嫌恶的目光和并不友好的语言。
亲历1——
“大叔,您出来咋不戴口罩呀?”我们的阻止总是客客气气。
“我戴口罩憋得慌!我也没有口罩!政府咋不给我们发呢?!”老人的话是横着从嘴里出来的。
“口罩供应不上,我们工作人员一天也只发一个一次性口罩。您要是没啥事,就回家吧!”我们耐心做工作。
“医院院长不让我在家呆着呢!我血压高、血脂高,我必须得溜达!”老人理直气壮。
“您回您家院子里溜达,也行啊!”我给建议。
“院子里憋得慌!一会儿我上大野地里,你还管不?!”语调高了八度。
……
亲历2——
“这位老哥,您是哪个村儿的?您出来有事吗?”我们的询问小心翼翼。
“我想买小米!我想吃小米粥!”老哥的理由找得真不咋充分。
“超市好几天前都不营业了,您就凑合着吃大米粥吧!”我提建议。
“我们家大米也没有了!啥吃的都没有了!”老哥和车里的其他两三个人得意地笑了。
很明显,他们是在家里呆不住,出来放风了。丝毫不心疼我们的辛苦守护,来和我们打哈哈凑热闹。
亲历3 ——
“大妈,您是哪个村的?出来有啥事啊?您这么大年纪骑着三轮车咋出来的?”各村路口都有封堵,一个七十多岁的大妈愣是跨过封堵物,从从容容来到了省道上。
“我搬过来的啊!我想出来,就有办法。”这大妈还挺得意。
“大妈,出来很危险的,染上病毒可就了不得了啦!”
“没事的,我七十多岁的人了,死就死吧!我不怕!”
“不是这么说的,大妈!您不怕死,可是您还有家人啊,传染给家人,可就麻烦了!您赶紧回家去吧!”做七八十岁的老人思想工作,真是急不得也恼不得。
类似的事情太多太多。费尽唇舌做工作,常换白眼凉心窝。可是转过头来,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就又有了坚持到底的信心和决心。
24小时值守,辛苦了我们的村级干部和志愿者
为了保证封村后百姓的正常生活,买燃气、交电费、换气罐、买米买面等,都由村干部代为完成。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拿到他们需要的生活用品,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难题,更免去了他们被传染的风险。
接到“卡口24小时值守”的命令后,全镇各卡口立即执行。有的是村干部轮流值夜班,有的是志愿者主动请缨。他们放弃享受家里的温暖,自愿为了防控疫情来到卡口值夜班。他们要走遍全村所有街道,确保隔离人员呆在家,确保所有村民无聚集。累了,就只能在卡口简易的集装箱或帐篷里休息一下。
夜深人静,路上一辆车都没有,孤独、担心和无奈陪伴他们鼠年正月的很多个夜晚。但是,为了战胜病毒、为了保证全村父老的生命安全,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累都能坚持,因为他们相信:伟大的国家一定能很快打赢这场病毒阻击战。
舍小家、顾大家的基层干部
由于我区管控越来越严格,我们的基层干部已有部分回不了家。还有一些年轻人,知道自己在防控一线,随时可能被传染,怕再传染给自己的小孩子,就选择住在了单位。
没有人不想家,没有人不想爱人和孩子。我们早上8:30入村,和村干部一起站在卡口,做百姓的思想工作,还常常忍受一些人的不理解和冷言冷语。中午,所包村离机关三四十华里的基层干部,午饭就是卡口吃泡面。到下午5:30回机关时,每个人都很疲惫。
但是,没有人叫苦,没有一个逃兵。有的人连累带冻感冒了,也是默默吃点儿药,扛着,坚守自己的岗位。
晚饭的时候,看见一个年轻干部,我问他:
“多少天没回家了?”
“从正月初二上班就没回去过,我就等疫情结束之后再回了。”他说得很轻松。
“那你不想家想孩子啊?也许还得十天半个月结束呢!”我笑问他。
“没事儿没事儿,半年我也能坚持。”他的回答铿锵笃定,毫无怨气。
其实,我们不需要谁来表扬,我们都知道:保一方平安,是自己不可推卸、不能推卸的责任。我们只求当地百姓平平安安,我们只盼新冠疫情赶紧过去。
心一直悬着,不敢放下
“领导”是一个沉甸甸的词语,代表着沉甸甸的责任。从防疫战打响那一天起,这一方百姓的平安就成了他们最揪心的牵念。他们每天傍晚开视频协调会议,出现问题,集思广益解决掉;查出漏洞,想方设法弥补好。
他们担心百姓不听劝阻,串门走动被传染;
他们担心镇村干部奔走一线,自身安全有危险;
他们担心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把可能携带的病毒传染给更多的百姓;
他们没日没夜想招法定举措解难题,紧锁的眉头都没有展开过,他们的心一直悬着,不敢放下。
我相信:在这个关键时期,领导们心里想的绝不是自己的官位和前途,他们想的只有责任,只有这一方百姓的平安。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想代表90万蓟州人,感谢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足够重视,反应迅速,宣传到位,措施得力,决策及时,方法有效。感谢各级领导强悍的执行力,带领各级各界干部超前防控、有效排查,保住90万百姓的生命安全,守住我“大美蓟州”这一方净土。
我非阿谀奉承谄媚之人,我只是看得懂他们心系百姓和冷静决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