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視頻的熱播劇《龍嶺迷窟》在臨近尾聲時,突然推出13—15集“超前點播”的模式,會員付費后,可以提前看三集劇。這番操作再次惹惱了許多用戶,指出網站的這種“超前點播”模式吃相太難看。
本次額外付費的“超前點播”模式並非先例。早在去年年底《慶余年》熱播時,騰訊視頻與愛奇藝就向各自已經購買VIP會員的用戶,分別推出了“超前點播”或“超前點映”。
兩者的名稱雖然不同,但實質一樣,即VIP會員要額外支付每集3元,便可以比普通用戶提前觀看6集。在引發用戶強烈不滿后,《人民日報》曾刊文批評一些網站抱著竭澤而漁、焚林而獵的心態來運作,對待用戶缺少起碼的尊重,這樣的視頻網站不能慣。短短幾個月,“超前點播”再度襲來。
回顧一下,去年年底,視頻平台面臨院線大片的競爭,愛優騰幾家視頻網站處於虧損狀態。為了生存,“超前點播”出爐。
的確,一些熱播劇人氣高漲,每周更新的頻次讓劇迷們更是心痒難耐。為了追劇,即使成為了VIP會員,還得再掏腰包,才能享受這種“特權”中的“特權”。採用額外付費享受升級服務,是一種合理的市場行為嗎?還是給用戶設置的“消費陷阱”,構成了價格壟斷,損害了用戶權益呢?
恰逢此時, 5月1日,備受關注的騰訊視頻《慶余年》“超前點播”案開庭審理。一位微博認証法律博主就《慶余年》付費“超前點播”,起訴騰訊,請求法院確認騰訊視頻《VIP會員服務協議》中對消費者不利的霸王條款無效,並索賠經濟損失500元。然而,審理結果卻出人意料,以雙方接受調解告一段落。至於調解能否達成一致,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
“超前點播”模式已在爭議中進行了4個多月,少部分用戶已經接受了它的存在,而感覺不爽的依舊是絕大部分。
根據視頻網站的用戶協議,視頻平台可以根據自己的運營需求調整用戶權益,但前提是要對調整內容進行提前公示。
如今,影城的停業與大片的擱置給了視頻網站難得的發展機遇。從供給方來說,網站要生存,要“賺錢”﹔從用戶方來說,“超前點播”是不是被套路的消費陷阱呢?這種運營模式,究竟能走多遠?相信市場會給出答案。從視頻網站健康良性發展的角度出發,傾聽用戶的意見,及時改進運營模式,以平和而非急功近利的心態服務好廣大用戶,才是良性發展的長久之道。(記者 張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