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天津2月22日電 (記者靳博)“春節后,外地員工返津工作在哪兒隔離,正常上班以后在哪兒住宿,都成了企業能否完全恢復生產的關鍵問題。我們企業在快捷酒店包下了71個房間,但是面對越來越多返津需要隔離的職工,依然存在比較大的缺口。”天津三安光電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楊鵬飛前幾天一直為這事著急,但事情有了轉機,“了解到我們的困難后,濱海高新區管委會給我們解決了214名員工的宿舍,並且不收取任何費用,這對我們企業簡直是雪中送炭。”
位於天津濱海高新區的三安光電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全色系超高亮度發光二極管外延及芯片的企業,公司80%以上是外地及天津郊區員工。“我們企業的人員在崗率,從春節期間的55%已經提升到現在的81%。產能從計劃的60%提升到80%,正在快馬加鞭地生產,力爭按時完成國內外訂單。”楊鵬飛表示:“我們對企業園區、宿舍、食堂都執行嚴格的封閉管理,同時增加班車線路,讓員工從家到單位點對點上下班,在做好防疫的前提下實現有序生產。”
既要真招實招防疫,也要真金白銀為企業減負,濱海高新區打出了組合拳。在企業復工服務方面,高新區將“先檢查、后復工”改為“先復工、后檢查”,支持有意願有防護能力的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自行復工復產。強化事中事后監管,通過疫情防控信息管理平台,監測企業疫情防控情況。高新區管委會每3天開展一輪集中包聯,指導企業落實防疫措施,100名干部下沉到100家重點企業開展協防。
“高新區還設立了1億元疫情防控專項資金,對符合防疫條件的復工企業當場給予防疫補貼資金支持。”天津濱海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朱財斌介紹,截至2月20日,已經為162家企業發放了4119萬元。
為確保穩妥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濱海高新區採取了“一個專項平台、一億專項資金、五項具體措施”的“硬核”措施。截至2月20日,高新區累計復工復產企業達333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66家,復工率達到57%﹔高新區前50家重點工業企業已復工45家。
《人民日報》( 2020年02月2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