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津到恩施,1500公裡。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雷平在臨危受命擔任天津市疫情醫療救治總醫院副院長,5天時間協助4家定點醫院完成2130張病床的接診能力之后,又勇挑重擔,擔任天津對口支援湖北恩施州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一到恩施,他就馬不停蹄、風塵仆仆,6天調研6個縣市,日均行程250多公裡,這是他和時間賽跑的真實寫照。
雷平說:“我們這次去恩施支援,是綜合防控的支援,除了幫助救治確診患者外,還要盡最大努力阻斷疫情傳播。目前恩施州實行村街衛生室、鄉鎮衛生院、縣市定點診治醫院、州三甲醫院四級逐級轉診機制,環節多,流程長,如何避免在患者轉運過程中和院內不發生交叉感染非常關鍵,為此,我們成立了巡回指導組,深入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調研,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導整改完善。”
恩施州地理環境復雜,從村衛生室到鄉鎮衛生院再到縣市定點診治醫院往往需要走很長的路。雷平在調研中經常會模擬一些場景,比如村衛生室怎樣發現村民有發熱現象?發熱的村民通過何種方式到鄉鎮衛生院?鄉鎮衛生院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把患者轉往縣市定點醫院?衛生院和定點醫院的通道和流程是怎麼設置的?在這些過程中如何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雷平告訴記者:“感控和救治同樣重要,如果能夠幫助基層把控住疾病傳播的各個環節,織密疫情防控的網底,對於疫情的控制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會減輕醫療救助組的工作壓力。”
多次深入一線科室靠前指揮,帶領專家組深入基層醫療機構實地調研,幫助恩施州搭建互聯網診療平台,組織心理專家開展科普講座,開通心理咨詢熱線電話……不管是在醫院的領導崗位上,還是在對口支援前線,雷平始終牢記黨員身份,用一言一行踐行神聖的醫學誓言。正如他自己所說:“共產黨員就應該沖在第一線,沖在最前面。作為醫務工作者,哪裡有患者,我們就到哪裡去,患者需要我們的地方,就是我們最該去的地方。”(海河傳媒中心記者 柴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