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下午,在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天津市衛健委中醫處處長於慧雯介紹了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情況。
於慧雯說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市防控工作指揮部的統一領導下,天津市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堅持中西醫結合的治療原則,先后出台天津市中醫診療方案,建立市級中醫專家會診制度,推進中醫藥“早介入、全方位、全療程”參與,廣泛參與社區預防、發熱門診、定點醫院患者治療,在提高“治愈率”,切實降低“病亡率”上做出了努力。截止2020年2月22日24時,全市確診病例135例,其中中醫藥參與治療的累計達到135例。
於慧雯介紹了天津市中醫藥參與新冠肺炎治療的具體情況。成立市級中醫專家組,因地制宜制定防治方案。為貫徹落實國家疫情防控總體要求,滿足新冠肺炎的醫療救治需要,市衛生健康委選派業務素質過硬,技術水平精湛的中西醫臨床專家,組建了市級醫療救治專家組,其中包括2名中醫專家,分別是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魏寶琳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主任朱振剛。為更為深入地參與醫療救治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專門成立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任組長,全國名中醫陳寶貴和天津市名中醫張智龍任副組長,10名中醫、中西醫結合專家為成員的市級中醫專家組,並結合天津市地域、氣候、飲食習慣等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因人而治,先后制定了三版中醫藥防治方案,分別是1月23日出台了第一版中醫藥防治方案,1月24日制定中醫藥預防方案,1月28日根據國家第四版方案出台了天津市第二版中醫藥防治方案。2月20日根據國家第六版方案出台了天津市第三版中醫藥防治方案。
中醫深度參與,開展中西醫聯合治療。為貫徹落實中央和國家的指示精神,保障中醫全程、全方位地參與疫情阻擊戰,市衛生健康委建立了不同層級的中醫專家會診制度,使中醫藥深度介入新冠肺炎臨床救治,在改善臨床症狀,改善實驗室指標,縮短病程,減輕抗病毒西藥的副作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大提高了臨床救治效果,做到適宜患者應服盡服。
於慧雯介紹了三點具體的情況。建立中醫團隊入駐定點醫院機制。自2020年1月21日起,市衛生健康委明確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負責天津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救治定點醫院海河醫院確診病例中醫藥救治工作。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立了由院長任組長、8位院內專家為成員的院內專家組。從天津市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起,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醫師團隊便深入隔離區,每天5名中醫專家參與多學科會診和值班,與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專家組溝通匯報,堅持“一人一策”,隨時觀察患者主証及舌脈變化,隨時調整處方用藥。
建立中醫專家定崗坐班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市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建立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市級醫療救治組值班制度的通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每日安排2-3名中醫專家坐班,參加多學科討論例會,對新入院、重症、危重症及疑難病例進行中西醫會診討論。
建立市級中醫專家會診制度。為切實做好天津市新冠肺炎中西醫聯合救治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關於建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定點醫院市級中醫專家會診制度的通知》,組織市級中醫專家到定點醫院會診,對疑難病例及療效不顯著的進行集體討論會診,調整中醫治療方案。2020年2月6日和2月16日,市級中醫專家組成員赴海河醫院進行兩次會診,現場視頻連線紅區醫師匯報病例,專家們根據患者實時脈証,開展集體討論,尤其對存在基礎慢病的患者,專家們高度重視,嚴防疾病突然惡化。會診患者症狀普遍得到緩解,舌脈明顯改善。
於慧雯介紹了天津市組建中西醫結合專區病房的情況。為進一步加強新冠肺炎患者中西醫結合救治工作,市衛生健康委印發《關於加強新冠肺炎中醫西醫聯合治療的通知》,組建中西醫結合專區病房,並整建制組建中西醫聯合醫療隊。醫療隊由17名中醫、西醫醫師和35名護士編隊組成。第一支中西醫聯合醫療隊由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派出9名醫師,18名護士﹔市第一中心醫院派出8名醫師,17名護士組成的中西醫聯合醫療隊。2020年2月16日,該中西醫聯合醫療隊進駐天津市海河醫院預備演練,接管定點醫院的首個中西醫結合病房。
於慧雯最后介紹了加大中醫藥防治宣傳的相關工作。市衛生健康委以中醫治未病的理念為引領,加大中醫藥在疫情防控和病情治療上的宣傳力度。張伯禮院士等5位中醫專家先后9次參加新聞發布會,參與新聞報道、健康直播間、百醫百順等節目錄制,為天津市居民傳遞認識疾病、科學防控等理念和知識。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各中醫醫院熬制預防湯劑,免費為醫務人員、患者和普通民眾預防使用。指導全市各發熱門診在科學鑒診新冠肺炎、有效隔離疑似患者的同時,早期運用中成藥等中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