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紅橋醫院等醫療單位在為患者提供優質就診服務的同時,把握疫情防控節奏,保障患者有序就醫、安全就診。記者 王倩 攝
在當前形勢下,天津各醫療機構按分類有序原則,合理調配門診、急診和住院病房等醫療資源,盡力滿足人民群眾就醫需求。下一步,我市各醫療機構將進一步增加急診24小時接診力量,門診則要全面實行預約診療,嚴格執行“一人一診一室”,減少交叉感染。這是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溫曉清昨天在我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
溫曉清介紹,我市醫療機構對不同風險層次的患者實行差異化診治。對高風險患者,如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要組織專家組嚴格鑒別診斷、實行單人單間隔離﹔對中風險患者,比如有發熱等臨床症狀但暫不考慮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患者,要經過專家組嚴格鑒診排除疑似病例后,按醫生診斷進行診治,如需住院治療,應暫時收到醫院隔離病房,待確定無新冠肺炎相關表現后轉入普通病房進一步診治﹔對低風險患者,如無流行病史及相關症狀的普通患者,在嚴格落實醫院感染控制診療規范前提下,按正常的診療流程開展診療工作。
他介紹,我市各醫療機構將進一步增加急診24小時接診力量,認真落實首診負責制。門診要全面實行預約診療,推行分時段、錯峰就醫,減少人群聚集,嚴格執行“一人一診一室”,減少交叉感染。對腫瘤患者,原主要接診醫療機構要在精准鑒別的基礎上,做好分類收治,非進展期腫瘤患者、良性腫瘤患者手術治療暫緩,外地腫瘤患者建議首選在當地就近治療﹔對於腎功能衰竭、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原則上由原接診醫療機構提供不間斷的醫療服務,對外地臨時性門診透析患者,建議其暫時在當地治療﹔對於精神科患者,需住院的,應就近選擇專科醫院住院治療,發熱患者應就近到發熱門診排查,精神科醫生與發熱門診醫生協作治療﹔為堅守母嬰安全底線,做好兒童預防接種服務,按照分區分級要求,組織指導接種單位分階段恢復預約接種服務﹔對於需要定期復查、長期用藥的慢性病人,通過家庭醫生等為其提供慢性病日常管理,根據患者實際病情可以將處方用量延長至12周,減少患者就醫次數,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各醫療機構要在不放鬆疫情防控的基礎上,針對群眾急需的治療,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醫療服務,堅決防止‘一刀切’,損害群眾正常就醫權利。”他說。(記者 吳巧君 張雯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