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站樓有一位旅客出示的健康碼顯示的是‘紅碼’,是一位從上海來津出差,今天准備返回的旅客。”,“好的,我立刻與天津網信辦聯系一下,核實下相關信息。”
3月13日上午10點半,天津機場消救支隊急救中心主任李靖的座機再一次響起。從3月7日開始,天津機場開始施行“健康碼”管理服務模式之后,她每天的工作又增加了一項內容,那就是對機場各個入口旅客出現的“紅碼”、“橙碼”進行分類處置。
在天津濱海國際機場,T1、T2航站樓、公務機樓以及地下交通中心等機場航站樓入口處均設置了檢查點,進入機場的旅客在體溫檢測的同時需出具“健康碼”。同時,抵達航班的旅客還需要在下機后,在體溫檢測點出具“健康碼”,方可進入天津。
她說:“3月12日我們在航站口入口處攔截到一位‘橙碼’旅客,經過信息核實后,是一位需要居家醫學觀察的人員,我們對其進行了勸返。機場人員流動性較大,健康碼在人員‘分類管控’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旅客隻需要出具手機健康碼即可,提高了通行效率。”
根據天津市相關規定,天津機場也制定了《健康碼乘機旅客處置暫行措施》及《入境轉機來津旅客信息處置》,根據“紅碼、橙碼、綠碼”三色進行分別管理。其中,“紅碼”人員為需要採取隔離措施人員,如果本人出具有隔離期限,帶有公章的解除隔離証明后可以通行,也可本人重新申請轉綠碼后通行。均不能滿足的,將該旅客引領至臨時休息點,報機場急救到場採取處置等措施。
“橙碼”人員情況種類較多,如果是確診病例或無症狀感染者治愈出院后滿14天且未滿28天的人員以及來自天津市域以外的中風險地區且有在津固定住所的人員,可以出具解除居家隔離措証明的人員,可以乘機。不能出具証明的不能乘機,將該旅客引領至臨時休息點,安排服務人員在安全距離外陪同,報機場急救到場採取處置﹔來自重點疫情國家短期商務人員出示商務邀請函的可以出行﹔出具外出務工或返崗人員體檢証明的,沒有發熱、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狀人員可以乘機出行﹔具有發熱、干咳、乏力等可疑症狀人員按照《航空器上旅客體溫檢測及處置流程》進行處置。“綠碼”人員體溫檢測正常可出行。
李靖告訴記者:“我們發現,也有不少旅客因為信息誤填而出現紅碼、橙碼,我們經與天津市網信辦聯系予以健康碼更新。健康碼一經填報當天便不能隨意更改,所以旅客填寫健康碼的時候,一定要如實、仔細填報,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記者 李澤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