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1日零時起,天津承接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分流任務,至30日12時,共有31架次分別從美國、俄羅斯、瑞典、英國、加拿大等國起飛的航班落降天津。共排查機上乘客9229人,其中轉運至定點發熱門診排查147人,判定疑似病例54人,累計確診33例,隔離入境人員6773人(截至30日18時,再增確診病例5例)。在昨日天津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108場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防控指揮部天津機場現場處置領導小組綜合協調組組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顧清介紹了天津做好首都機場國際航班分流、防范境外疫情輸入工作及具體處置工作。
顧清介紹,在不同階段,實施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第一階段,對檢疫正常航班,實施分流返京﹔對檢疫發現有發熱患者的航班,對“四類”人員就地隔離管理。第二階段,按照天津作為第一入境點,對所有航班入境人員全部實行就地集中隔離。對入境人員實行應檢盡檢。對“四類”人員和有流行病學史的入境人員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市核酸檢測能力可以確保做到應檢盡檢。
及時准確直報數據。第一時間規范報送確診病例、疑似病例信息,確保網絡直報無遲報、漏報。對於境外來津人員檢測篩查結果為陽性的,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及時規范准確進行網絡直報。對於上報的疑似病例,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進一步核實信息,確保報告准確無誤。
加強集中隔離點儲備。動用全市16個區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統籌調配集中隔離房間和轉運車輛,按照集中隔離14天的要求,准備了充足的隔離房間,可以滿足入境人員的隔離需求。
“市衛生健康委統籌全市資源,實行閉環管理,全力保障醫療救治有序有力有效。”顧清介紹,在加強醫療救治方面,醫療救治資源准備到位,市急救中心統籌全市45輛負壓救護車和相關急救人員,根據航班到達情況和隔離點情況,合理安排﹔指定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作為入境航班新冠肺炎可疑症狀人員定點接診醫院,同時接診市內六區和環城四區的隔離點內出現的新冠肺炎可疑症狀入境人員。
並在濱海新區和遠郊五區確定第五中心醫院、寶坻區人民醫院、武清區人民醫院、寧河區醫院、靜海區醫院、薊州區人民醫院,接診本區隔離點的患者﹔市海河醫院作為確診病例定點醫院,醫院可用床位600張隨時可接收患者。同時,抽調全市各個醫療機構組成的支援海河醫院醫療隊也均處於待命狀態。
“醫療救治流程優化到位,實行了閉環管理。”顧清介紹,根據每日航班數量和乘客信息,市急救中心備足負壓救護車和醫護人員。接到海關發現“四類”人員的通知后,負壓救護車立即到達機場內負壓隔離室,與海關人員進行交接后,送至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做進一步排查。
隔離點發現隔離觀察入境人員有新冠肺炎可疑症狀的,由轄區衛生健康委及時報告市衛生健康委,安排負壓救護車和急救人員,迅速將患者轉運至接診定點醫院。在接診定點醫院,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血常規、CT檢查等,並組織院內專家組及時會診,迅速作出診斷。確定為疑似病例的,立即安排隔離治療,並進行病毒核酸檢測。排除疑似病例后繼續送至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對於確診病例,第一時間轉運至市海河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應該說機場排查轉運、隔離點可疑人員轉出、發熱門診就診、疑似病例排查、確診病例救治等各個環節,流程設計嚴謹,程序運行規范。”顧清表示,全程隔離轉運和隔離治療,確保了醫療救治閉環管理。(記者 廖晨霞 吳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