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發熱門診就是這個戰場的前沿。我和發熱門診的全體人員就是這道防線的守門人。1月23日至2月11日,天津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初期,我和同事們集中確診了13例新冠肺炎患者,無漏診漏報,醫務人員零感染。
在一次診斷中,有一位患者前后進行過4次核酸檢測,因為前3次都是陰性,按照當時的診療指南,病人完全可以排除新冠肺炎的診斷。不過,在問診中得知,這名患者與之前的確診病例有過接觸,我認真分析了患者的病史、治療過程以及血常規、胸部CT等臨床資料,多年的臨床經驗讓我不敢掉以輕心。我認為,這個病例不同於普通肺炎,大概率是新冠肺炎,在我的一再堅持下,患者在醫院被有效隔離,直至最終確診,防止了病毒蔓延。
從1月20日晚,發熱門診啟動24小時接診,到后來的20多天裡,我沒休息過一天。回想那段時間,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讓我看一眼。”我每天不分晝夜地指導一線醫生准確採集病史和流行病學史,對不好判別的及時上傳病歷和檢驗、檢查資料,並給出進一步的處理意見,為疑似患者上傳病歷資料、會診、報病,隨時向相關部門報備各種數據。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防控方案》不斷更新的情況,還要隨時解讀最新方案,關注目前防控工作的重點,並轉達給每名醫生。同時,根據實際工作情況,我不斷地與職能科室溝通協調,及時修訂醫生工作流程,並反饋給一線醫生,使他們順暢、高效地工作。我24小時在線,隨叫隨到,每天連續睡眠時間不超過4個小時……
看到疫情取得階段性勝利,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很為我和我的同行感到驕傲。(記者 宋德鬆 整理 照片由張媛提供)
記者手記
發熱門診作為抗擊疫情的第一道防線,到這裡就診的患者是不是疑似、要不要留觀,都由張媛和她的團隊作出最后的判斷。“不漏診一個患者”,是命令,更是責任。張媛總會隨身攜帶一個筆記本,上面記滿了每一名患者的病歷,“零失誤”的背后,是她對每一名經手患者的病情了如指掌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她常說,個體情況千差萬別,必須從實際出發,對患者負責,才對得起身上穿著的白大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