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治療國際學術交流會
人民網天津4月4日電 (記者 朱虹)今天,中國·澳大利亞新冠肺炎治療國際學術交流會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張伯禮在會上表示,目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趨勢下,歐洲一些國家和中國一月時的情況非常類似,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中國應對疫情的寶貴經驗之一,中醫藥全程參與治療,每個階段都有重要的優勢,希望中藥在全球對抗疫情時發揮重要作用。
2月12日,張伯禮院士率領20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中醫醫療隊接手江夏方艙醫院,至3月10日休艙,實現了“所有病人零轉重、零復陽,醫護人員零感染”的治療奇跡。“江夏方艙醫院患者全部用中藥,並伴隨使用理療、針灸、貼敷、按摩等手段,同時練習太極拳、八段錦並輔以心理關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張伯禮說。“中藥提前介入,極大降低了輕症轉為重症的比例。”
針對目前各地出現了一些復陽感染者和無症狀感染者,張伯禮認為,恢復期患者核酸復陽感染者是因為原先沒有治療徹底,而不是重新感染。無症狀感染者也是傳染源,須按照陽性患者一樣治療。對於無症狀感染者也不必過於恐慌,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即使身邊存在無症狀感染者,也可以有效預防。
中華中醫藥學會秘書長王國辰、中國駐悉尼總領館科技參贊盧萍分別致辭。北京大學醫學部中西醫結合學系主任、終身教授韓晶岩從中西醫結合的角度介紹了麻杏石甘湯對肺間質水腫,注射用益氣復脈對休克脫症改善作用的機理。澳洲中國醫師聯合會副會長李江介紹了澳大利亞新洲新冠肺炎疫情情況。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閆凱境表示,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嚴峻時刻,更多更快地參與抗擊疫情、救治患者的行動,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華中醫藥學會支持下,天士力發起組建了“聚智國際中醫藥共享平台”,希望利用互聯網“雲中醫”系統,打造一個國際化中醫藥學術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聯動中國和國際兩方面專家資源,將中醫藥診療技術和臨床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國。針對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專門設立了“國際學術協作平台”,張伯禮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領銜,在防治新冠肺炎方面積累豐富經驗的9位專家,已經進入這個平台的專家庫。
會議由中華中醫藥學會主辦,天士力控股集團、澳洲中國醫師聯合會、澳華中醫學會等單位協辦。會議主會場設在天津,同時分設北京、武漢、澳大利亞等18個分會場。
會上天士力公益基金會特別捐贈由張伯禮院士總結的、在武漢抗疫中用於確診患者、輕症患者臨床治療的中藥配方顆粒劑,1千人份﹔由仝小林院士總結的、在武漢抗疫中用於社區預防的,中藥配方顆粒劑,1千人份以及3萬隻醫用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