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這幅畫送給您,謝謝您們對我們的照顧……”結束了14天的隔離觀察,來自湖北的小男孩睿睿一家走出天津開發區集中隔離觀察點。一幅名為《向陽而生,溫暖同行》的水彩畫是睿睿送給隔離點工作人員的道別禮物──飄揚的五星紅旗、盛放的向日葵、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微笑的白衣天使、英勇的人民警察……孩子稚氣的筆下,表達的是最真摯的情感,讓現場所有人心中淌過一股暖流。
在天津開發區的多處集中隔離觀察點,工作人員與這些“特殊房客”之間的溫情故事幾乎每天都會上演。集中隔離觀察點猶如一個溫暖的家,隔離的是疫情,隔不斷的是真情與溫暖。
“每一位留觀人員都帶著不同的心情來到這裡,我們能做的就是像對待親人一樣呵護他們。”統籌組負責人、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以下簡稱泰心醫院)質控中心主任劉洪從2月初就駐扎在位於開發區第七大街的這個由泰心醫院全面接管的隔離點。
在隔離點裡,雖然見不到面,但工作人員與隔離觀察人員在一次次接觸中逐漸熟悉,成為了好友,更成為了親人。
“記得有一對夫妻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其中一個剛滿一歲三個月。剛到時,由於擔心隔離點環境不夠舒適、消毒措施不夠完備,一家四口曾遠遠站在隔離點大門外不肯進入。”劉洪說,“醫療隊員關注到這個情況后,為他們詳細介紹了隔離點的內部結構、消殺情況和防護措施,還有能夠給孩子提供的完善醫療防護裝備。考慮到寶寶還處在哺乳期,每次送水時,我們都會把水瓶進行額外消毒。”
細致周到的工作,最終得到了這對年輕父母的認可。孩子母親楊女士特意發來微信表達謝意:“謝謝您們,那天我太沖動了。善解人意的白衣天使,你們讓我感覺特別溫暖,向你們致敬。”
相比兒童,隔離點中的老人也是工作人員的重點關注對象,飲食起居會照顧得更加周到,身體情況也會實施監測。劉洪告訴記者:“我們接待過患有糖尿病的老人,也接待過腿有舊疾走不了路的老人。醫療隊員每天統計體溫信息時,都會詢問老人的血糖變化或是腿部情況,也分別請專家對老人進行過專業會診。隔離期滿的時候,那位患有糖尿病的老人還學會了互聯網醫院復診和取藥,拉著我們的手依依不舍。”
3月底,隔離點接待過的最小房客──一位8個月的寶寶跟爸爸媽媽一起結束了隔離期回到家中。“我們平安到家了,寶寶太喜歡護士阿姨送給的禮物,戴上就不願摘下來,感謝大家的照顧!”孩子媽媽第一時間通過微信向工作人員報平安。
此時,駐扎在隔離點的劉洪已經近兩個月沒有回過家。截至目前,開發區僅這一集中隔離觀察點累計接待人數已超過320名。再過幾天,最后幾位“房客”也將“退房”離開。
“疫情無情人有情。我們會像對待親人一樣呵護每一位留觀者,既有防控有力的集中醫學觀察流程,又有人性化的管理措施、貼心周到的服務。希望我們的用‘心’能讓他們感受到泰達的熱度、濱海的溫度。”泰心醫院院長助理張文彬說。(記者 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