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計報酬、無畏生死……視疫情如命令,視病房如戰場,視患者如親人……定不辱使命……”孔祥領、李孟芳、劉亞靜、婁志杰、呂倩、張建國、王山艷、潘爽,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的8名醫務人員,疫情發生后主動請纓,勇敢地奔赴戰“疫”最前線,在他們這封“沉甸甸”的請戰書上,不僅寫滿了堅定無悔的錚錚誓言和責任擔當,更滿載著他們濃濃的家國情懷和赤誠之心。
連夜組隊 有志而去
疫情就是命令。2月9日凌晨,濱海新區中醫醫院接到派出6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的命令。隨后,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的醫護人員紛紛請戰,凌晨5點,首批出征的6名醫務人員集結完畢。
兵貴神速。從接到集結號令到整裝待發,僅用了幾個小時的時間,這樣的速度背后,是這些醫務人員早早地做好出征准備,也離不開這些“白衣英雄”家人們的支持。記者了解到,首批出征的6名醫務人員中有3名人員與家屬同為濱海新區中醫醫院的醫務人員。婁志杰醫生的愛人韓向莉是醫院老年病科的醫生,他們二人此前不止一次地向領導請纓。夫妻倆早就商量好,如果院裡需要醫務人員支援武漢,第一個報名,用自己的醫學技能救治更多的患者,戰勝疫情。
“我赴武漢支援,你在一線防控!”孔祥領醫生與妻子李燕妮也是同在濱海中醫醫院工作。孔祥領說,黨員就是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險時刻挺得出來,到群眾需要的地方去。李燕妮醫生送別丈夫后,繼續奔赴預檢分診值班。護士長王山艷“出征”的決定也得到了愛人石冰的支持,石冰是濱海中醫醫院放射科的醫生,他對王山艷說:“我為你驕傲!家裡的一切都交給我,不要有后顧之憂,保重!”
沒有人生來勇敢,正因為被需要,他們才選擇逆風前行,堅定地履行職責。他們體現著當代醫者的仁心與擔當,展現出逆風前行的大義與無畏。“決不能當逃兵,身為醫務人員就應該在前線!”80后護士長李孟芳,小小的身體裡蘊藏著大大的力量!
作為急診科的醫務工作者,呂倩深知這場戰“疫”的艱巨性,但她依然志願加入支援湖北的醫療隊。她說:“我不能忘記自己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要去一線貢獻我的力量。”
2月15日凌晨,濱海新區中醫醫院又選派2名護士支援一線。“會有些害怕。”護士潘爽是一名90后,她說自己雖然會有些害怕,但前線需要,便也顧不上害怕了。
發揮優勢 凱旋而歸
在新冠肺炎治療和后期康復階段,中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武漢市江岸方艙醫院,濱海新區中醫醫院幾位具有中醫資質的醫生積極探索著中醫治療的方式。鑒於方艙醫院中許多患者飲食多飽,失於運動甚至會導致大飽傷脾的現實情況,婁志杰囑咐患者同時練習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傳統健身氣功,使患者開張肺氣,提高心理適應機能,強化臟腑,“實施以來明顯改善了患者在方艙醫院裡常常出現的焦慮、抑郁、腹脹等現象。”
90后的張建國是一名男護士,進入方艙醫院后,他和其他幾十位男護士組成了團隊,發揮男護士的優勢,主要承擔搬運物資的工作。每天天亮的時候,病人的早餐會送到醫院,他們就負責把這些盒飯、湯、粥等運送到護士站,再由護士分配給病人。“想到病人們能及時吃到早餐,我自己也覺得非常溫暖。”張建國說。
“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幫助他們生理和心理都能得到救治。” 劉亞靜在江岸方艙醫院中主要是上夜班。她分析,與白班相比,夜班的護理工作不算很多,卻是病人焦慮煩躁等情緒比較集中暴發的時間,這樣的不良心理狀態甚至會加重他們的病情。“有一位阿姨出現胸悶等不適的症狀,經過檢查發現這些症狀是她的心理壓力較大導致。” 劉亞靜在了解了這位病人焦慮的原因后,發揮了女性心思細膩的優勢,對這位阿姨進行了耐心的安慰和勸導,並建議她多聽聽音樂、多運動等,轉移注意力,使得她的緊張情緒慢慢得到了緩解。
自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濱海新區中醫醫院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奮戰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用行動踐行了醫者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初心和使命。(記者 陳西艷 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