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胸科醫院心臟科主任叢洪良:治病救人是責任、義務和情懷

2020年04月15日15:50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治病救人是責任、義務和情懷(圖)

記者 王倩 攝

天津市第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有嚴重的心臟疾患,曾放置了3個心臟支架。我是從那時開始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並成為天津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2月11日,我和盧成志、劉迎午、張文娟、陳樹濤四位心臟學科專家常駐海河醫院,直至3月15日本地病例清零。我們奮戰一個多月,終於看到了這場疫情階段性的成果。

在第一階段疫情中,與其他省市相比,我們的患者年齡偏大,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比例相對較高,合並心腦血管病的也比較多。我和心臟救治組的其他專家24小時輪流值班,隨時准備進入“紅區”搶救病人。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天津市第三例死亡病例。當天晚上患者突發嚴重的心臟室顫,我和專家組組長吳琦、重症專家徐磊全力指揮搶救,第一時間給予注射強心藥物、胸外按壓和電除顫,以及給予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治療等急救措施。所有專家和醫護人員拼盡全力,但最終沒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痛定思痛,作為心臟專家組組長,我和其他心臟學科專家提出了對新冠肺炎患者保護心臟、防止心肌損傷、早期診斷的防控建議和檢查治療方法。實踐証明,我們的方法和國家專家組在武漢的經驗是一致而有效的,實現了天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高救治率。

在海河醫院的日子是艱難的,但能將重症患者從死神那裡拽回來,我們所有人的內心又是非常滿足的。當年SARS流行,我正在國外留學。這次國家出現疫情,作為一名黨員醫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責任、義務和情懷。咱們天津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中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這個成績中,我貢獻了自己的學識和職業經驗。

記者手記

叢洪良主任是天津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天津市有突出貢獻專家。天津市民早就熟悉他,因為他是天津公益健康大使。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叢洪良主任24小時待命。他了解每個危重症病人的心臟指標,每晚都要到病區看看,才能放心地去休息。在賽象酒店休整,叢洪良主任也不忘感謝所有人的付出。他在留言卡上寫下了這些話:“沒有什麼英雄,只是履行了醫生的責任和畢業時的誓言……不辭山路遠,踏雪也相過。感恩國家,感恩社會,感恩幫助過我們的每個人。”(記者 趙津 整理)

(責編:唐心怡、王浩)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