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穎:抽絲剝繭的流行病學“福爾摩斯”

2020年04月16日15:03  來源:天津日報
 
原標題:抽絲剝繭的流行病學“福爾摩斯”(圖)

照片由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

這次疫情,天津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室組成了流行病學調查團隊,我和同事們一直站在流行病學調查一線,24小時值守。

我和團隊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在醫學領域偵破案件。做流行病學調查,很多時候我和同事要通過情景重現深入“紅區”。“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發現,有一個重點病例患者去過醫院,但是沒去過發熱門診,在醫院裡走了很多圈。像這種情況,我們必須從進醫院大門開始,沿著患者走過的路線驗証患者說的是否正確。比如患者說去過發熱門診,我們就要調出當天發熱門診的記錄,查看患者是否去過,幾點去的,待了多長時間,在發熱門診跟誰接觸過,中間經過哪些診室,經過哪個樓道,旁邊有什麼樣的情況﹔判定患者有可能污染的區域和路線,當時醫務人員的防護情況怎麼樣,周圍是否有其他病患,有沒有陪護,這些都必須落實到位,容不得半點疏忽。

做流行病學調查,一定要有患者核酸檢測樣本作為依據。有一次,我去一家醫院提取檢測樣本。那家醫院留在“紅區”的醫護人員非常少,也沒有人做過採樣。我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在現場給每一個患者進行了咽拭子和痰的採樣。因為有些患者咳痰是噴濺式的,取樣過程相當危險。我們在“紅區”裡待了3個多小時,病區溫度達20多攝氏度,后來護目鏡裡全都是水珠,什麼都看不見了,最后不得不換了一個。這個經歷讓我體驗到一線醫護人員的不容易,也更深刻體會到肩負的責任:如果我們把百姓的傳播都防控了,其實相應地也是在保護臨床醫生。疾控中心在前面進行群體性防控,臨床醫生則進行個體的搶救和治療。我們雖然在不同的崗位,但目的是一樣的。我們必須替百姓守好陣地,守好一個戰壕裡的兄弟──臨床醫生。

記者手記

與臨床醫生不同,疾控中心面對的是群體防控,第一時間把所有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觸的情況、症狀等所有的信息匯總、厘清,通過建立完善的數據庫,研判疫情趨勢,分析疫情並作出風險評估……張穎和同事們連軸轉地工作,為天津防控疫情及時、精准決策提供了海量的數據支持和最精確的信息索引。在2月2日舉行的天津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張穎對寶坻區百貨大樓5例病例的病毒溯源,以對病毒傳播鏈條抽絲剝繭式的講解走紅網絡,被網友譽為天津“福爾摩斯”。(記者 廖晨霞 整理)

(責編:唐心怡、王浩)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