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明(右)在生產車間內檢驗半成品 沈欣 攝
一段時期以來,津南區通過向甘肅省靈台縣引進實體企業,創新勞務輸轉模式,把勞動力轉移就業作為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鐵杆庄稼”,讓貧困戶外出務工學技能,回鄉就業有保障。
在天津港峰門窗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48歲的賈會明正在有條不紊地操作機器,今年是他第二年來津務工,如今,已經掌握了6項門窗核心加工技術。他說:“我是2019年5月進入公司的,現在每個月能掙5000多元,感覺特別知足。因為技術熟練,我還可以選擇回老家教學員,在靈台分公司發展。”
賈會明所說的分公司是港峰門窗去年在靈台縣落地的產業幫扶項目,也是甘肅省平涼地區當年唯一引進的實體投資企業。該項目投資790萬元,於今年3月啟動生產,目前正通過“以勞代訓”等方式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港峰”的勞務輸轉模式就是,將靈台籍困難家庭員工接到津南區,教授理論知識,在車間實踐操作。掌握技術的員工可留津務工,也可回到家鄉扶貧基地就業。2019年已有4人學業優秀,回鄉成為“藍領師傅”。今年復產復工以后,又有6人來津工作。目前累計培訓達到17人次。
津南區分別依托天津港峰門窗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華陽職業培訓學校和海棠空間建立了勞務輸轉、就業培訓、創業孵化“三大基地”。輸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通過用工信息平台實時了解招聘動態,參與的企業能夠享受“優先級訂單”等兩地獎補政策。得益於政策優惠,不少帶貧企業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穩步投產復產,一些基地還承諾每年拿出一定比例利潤反哺當地百姓。
據悉,港峰門窗靈台基地目前已建立了斷橋鋁、塑鋼和中空玻璃三條生產線,今年項目產值預計可達到2000萬元。企業也承諾每年拿出69%的純利潤用於增加靈台縣6個貧困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當地貧困家庭增收致富,預計三年可累計吸納200多名勞動力就業,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記者 沈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