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公司按照毛偉明書記“細之又細、實之又實、確保安全”的要求,投入4281名保電人員、1353部應急車輛參與電力保障,筑牢兩會保電安全防線。
堅守一線護航全國兩會
“核對一下各部門參與輸電通道保電的人員點位,再檢查一遍設備、防護用品,早點兒出發。”5月21日中午,國網天津城東公司員工劉雲洪帶著張曉航和谷天峰踏上巡線保電之路。
一路疾馳,他們來到位於北辰區大張庄鎮的巡視點。車剛停穩,就通過望遠鏡、巡檢儀器對導線地線、絕緣子進行仔細檢查。天色驟變、大雨如注,他們巡視得更加仔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在雨中一直堅守到特級保電結束。“兩會保電是政治任務,作為黨員更要沖鋒在前。我們把日常的4個巡視小組擴充到7個,還對首次參與保電的人員進行專項培訓,建立應急協調工作群,確保溝通順暢及時。”劉雲洪說。
像劉雲洪他們一樣,4000多名員工奮戰在全國兩會保電一線,用辛勤汗水共同守衛電網安全。5月22日早6點,國網天津寧河公司55歲的保電“老將”李玉泉正帶領著“新兵”趙健行往返於數個保電點位,雨后的田間道路十分泥濘,他們的絕緣靴、工作服上沾滿了泥垢,但仍仔細查看鐵塔的主體、基礎、塔上的銷釘等重點部位,繼續進行巡視,在鬆軟的土地上留下一條堅定的腳印。
不負韶華,公司一線供電員工無懼驕陽、疾風和驟雨,在堅守中詮釋責任、在行動中彰顯擔當、在奉獻中踐行使命,以最硬作風確保電力供應萬無一失。
科技創新提升保障能力
“當前負載率43%、油溫46℃、繞組溫度51℃……”在國網天津檢修公司智能運檢管控中心,張堯正用遠程監控裝置查看保電變電站的運行狀態和各項信息,在監控屏幕的右側還顯示著變壓器和周圍環境的實時畫面,站內情況“一目了然”,而在以往,隻能依靠運維人員現場反饋情況。與此同時,在輸電管控中心,於妍正在對重要保電線路進行遠程實時監控,1000多公裡線路“盡收眼底”。“相對於以往奔走於輸電鐵塔之間執行保電任務,我們通過智能運檢管控中心和輸電管控中心這對‘千裡眼’,可以實時定位故障位置,縮短運維搶修時間,實現24小時不間斷保電。”於妍介紹。
今年以來,更多的科技手段在電網運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極大提升了保電效率。在電纜運檢智能管控中心值班大廳,馮冀注意到一張“拉管機違規作業”的監拍照片,立即通過電子地圖的實時位置查找到距離最近的保電人員,安排現場處理。幾分鐘后,保電人員制止拉管機作業的實時畫面通過單兵設備回傳到管控中心大屏,及時避免了可能發生的外力破壞事故。
以先進技術為電網運維賦能,公司安全供電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兩會期間,移動儲能電源車首次投入保電工作,作為重要用戶的“充電寶”實現了“即插即用”,有效解決了傳統應急發電車在接入、退出環節需要停電的問題。同時,廣泛應用“黎明牌”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巡視無人機、設備狀態在線監測等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保電能力。
嚴陣以待確保網絡安全
5月26日,在國網天津信通公司網絡安全分析室,一場網絡安全演練正在進行。“發現來自境外的網絡攻擊,請立即阻斷。”“收到,已將該地址封禁。”專業人員按照預案准確完成應急操作。全國兩會保電開始以來,公司網絡安全隊伍已攔截多次來自互聯網的網絡攻擊,確保了營銷系統、電力交易等對外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充分發揮了“無形之牆”的屏障作用。
全國兩會保電期間,國網天津信通公司針對職責范圍內涉及的光纜線路制定了詳細巡視計劃,並對重要區域光纜線路明確特保期間現場值守方案。國網天津電科院依托網絡與信息安全實驗室建立“特級保電7*24小時、一二級保障7*8小時值守以及每日匯報”制度,通過監測預警中心實時監控公司內外網信息系統運行狀態,確保網絡與信息系統“零入侵、零泄露、零篡改”,有效保障了公司網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