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輛平行進口汽車“亮相”天津港保稅區

2020年06月18日14:13  來源:人民網-天津頻道
 

6月16日,從天津港滾裝碼頭有限公司碼頭卸船獲悉,經過三十余個小時集中作業后,3028輛來自迪拜的平行進口汽車從滾裝船“SWALLOW ACE”號上開出集體“亮相”碼頭,之后不久將進入天津港保稅區存儲。

數千輛平行進口汽車集體“亮相”碼頭 天津港保稅區供圖

自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商務部、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環保部、海關總署等國家部委陸續出台多項支持汽車平行進口的政策和措施,助推平行進口汽車產業發展。同時,天津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推動各項業務創新試點,汽車平行進口規模進一步擴大,行業發展進一步規范。據悉,作為全國最大汽車平行進口口岸,天津年進口量峰值達12萬輛以上,佔全國80%。今年5月14日,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四部門聯合發布《關於調整輕型汽車國六排放標准實施有關要求的公告》,對2020年7月1日前進口(貨物進口証明書簽注運抵日期)的國五排放標准輕型汽車增加6個月銷售過渡期,2021年1月1日前,允許在全國尚未實施國六排放標准的地區銷售、注冊登記。這一政策的實施是落實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政策的重要舉措,但受全球疫情影響,部分汽車平行進口企業在國際信用額度、採購資金、貨運船期等方面存在問題,導致進口業務存在諸多問題。對此,為進一步促進企業擴大進口規模,解決企業所遇難題,在天津市商務局、天津海關、濱海新區政府、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天津港集團和市平行車協會的協調下,6月12日、15日及21日,共有三艘迪拜直航天津的滾裝船搭載八千余輛平行進口汽車到港,“SWALLOW ACE”號為第二艘到港船舶。

據了解,為順應企業擴大進口規模,降低航運費用需求,市商務局會同天津海關、天津港集團、天津海事局及濱海新區政府、保稅區管委會等部門,積極協調船運公司支持,一改平行車集裝箱多地停靠方式,通過滾裝船直航方式運輸,有效節省企業航運成本的同時,縮短海運時間,積極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作為此次作業的主要負責企業,天津港集團通過採用“全力提質增效,安排最近靠泊”、“方便貨物交接,提供‘一站式’服務”、“安排骨干班組,爭取最優質量”共三大方面舉措,有效提高作業效率,為此次直航提供高質高效的特色服務。

天津港保稅區作為全國最大平行進口汽車集散地和銷售市場,年進口量峰值達8萬輛以上,佔天津口岸70%,佔全國50%以上。據天津港保稅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國家部委、天津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和駐區機構的大力支持下,保稅區汽車平行進口快速發展,現擁有5平方公裡海關特殊監管區,建成2條進口汽車檢測線和小批量檢測實驗室,並率先在區內設立省級車務服務機構---市公安交管局自貿區服務站,為其提供車輛上牌、臨時牌照申領等一站式車務服務。此外,保稅區緊鄰天津港集裝箱和滾裝碼頭,平行進口汽車的物流、分撥、倉儲和配送方便快捷﹔良好的營商環境使保稅區聚集了上千家經銷企業及多家金融機構、報關行、整備中心、檢測機構,區內已形成商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聚集﹔商務、海關、外匯、市場等相關職能部門業務嫻熟,保稅區形成高效的業務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保稅區積極出台相關政策,對平行進口試點企業申請CCC認証、對企業銷售增量、對符合性整改場所採購設備等給予資金支持,在降低企業經營成本的同時,增強企業發展信心,進而推動天津港保稅區、濱海新區乃至天津市平行進口汽車產業實現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進一步樹立天津平行進口汽車集散地的標杆地位和品牌形象貢獻力量。

(責編:張靜淇、崔新耀)

推薦閱讀

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濱海高新區按下未來五年高質量發展快進鍵 高新區將認真貫徹市委、區委的決策部署,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在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和“繁榮宜居智慧的現代化海濱城市”的實踐中,擔當高新責任、展現高新作為、做出高新貢獻,奮力譜寫新時代自創區建設新篇章! 【詳細】

天津頻道|獨家關注|高層動態 |觀點評論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15個委辦局晒出“民生成績單” 各委辦局主要負責人先后走進直播間,圍繞民生熱點問題,與群眾代表、聽眾、網友和專家學者交流互動,傾聽群眾意見、訴求,現場回應群眾關切,讓各部門能夠直接聽民意、解民憂、紓民怨,為改進工作提供參考。 【詳細】

商業財經|游在天津|科教文體|民生輿情

本網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