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閱讀
信訪問題常常涉及多部門,“踢皮球”現象時有發生。天津市寧河區創設“信訪超市”,構建四級調處體系,全科受理、集成聯辦,破解了信訪部門隻接訪不辦理、事權部門推諉扯皮的難題,實現了“多頭訪、多地訪”向“跑一地、進一門、一站式”轉變。
1000多平方米的寬敞大廳,農業農村委、水務局等16個部門派人挂牌常駐,發改委、工信局等10個部門輪駐,其余42個部門和鎮隨駐——在天津市寧河區“信訪超市”,群眾最多跑一次、隻進一扇門,就能反映訴求,解決難題。
不增加編制、機構、人員,以“超市”的形式、多部門聯動接待“信訪顧客”,全科受理、集成聯辦、一站化解,寧河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中心這一新機制推出3年多來,發揮了重要作用,許多群眾反映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把群眾難事當成自己家事,各部門各單位擰成一股繩,將多頭訪、多地訪、重復訪轉變為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信訪超市’真正解民憂、暢民情。”寧河區委書記王洪海說。
厘清責任
響應不及時、問題被拖延,再次形成信訪問題的,紀委將啟動問責機制
走進“信訪超市”,4位大姐正跟接訪員嚷嚷:“修排污管道,把馬路都挖開了,出入不便不說,這管道離我家也太近了,萬一漏水,家裡可是會進污水呀!”
“你們反映的情況我都聽到了,你們是哪個鎮哪個村的?村書記、鎮書記有沒有詳細告知排污管道怎麼修?”寧河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邊均興主動迎上前。
詳細了解情況后,邊均興在一張便簽上寫道:“萬明書記:楊庄村污水改造問題,請從速解決。”同時告知幾位大姐,“拿著這張便簽,去找你們鎮的黨委書記李萬明,5個工作日問題沒解決,再來這裡找我。”
“對問題的解決為何這麼有信心?”面對記者的提問,邊均興說,“在寧河,信訪是一把手工程,主官事主官辦。解決不好,年終考核一票否決。”
信訪問題常常涉及多地多部門,容易推諉扯皮。“‘信訪超市’發揮作用的關鍵在於入駐部門都是一把手的代表,隻要群眾有反映,就要有說法有辦法,從根本上杜絕了問題在信訪部門空轉的症結。”邊均興說。
“剛才她們反映的排污管道問題,可能涉及鎮黨委、村委會、水務局、住建委等,交給鎮黨委去辦,如果解決不了,可以啟動‘吹哨報到’機制,各相關部門一把手都會在第一時間響應。”寧河信訪辦主任張連生說,響應不及時、問題被拖延,再次形成信訪問題的,紀委將啟動問責機制。
中午時分,記者見到苗庄鎮黨委書記李萬明,問起排污管道的事,他坦誠地說:“幾位大姐的問題已經解決了,是我們工作不扎實、不細致,沒有把排污管道埋藏的具體位置、深度以及后續道路恢復等相關情況跟群眾講清楚。”
聯調聯辦
受辦一體、多元化解、一門辦結,避免辦事部門之間互相“踢皮球”
“最難的莫過於朝陽花園爛尾樓的處理。”提起推動信訪積案解決,邊均興感慨。此前,歷時10年,1000多次上訪,開發商跑路,購買房產的群眾看著半拉子工程掉眼淚,一期二期住戶沒房產証、沒物業服務,垃圾無人清運,還時常停電斷水。好端端一個樓盤成了最難啃的“骨頭案”、鏽蝕斑斑的“釘子案”。
如今的朝陽花園小區綠化整潔,活動場地、器材齊全,物業人員和志願者定時巡檢,地下停車場可容納1000多輛車,三期樓盤6月底開盤出售的信息吸引不少人前來看房。在該小區活動室,記者遇到6位排練說唱節目的大媽,她們興奮地說:“以前都不敢和人提買了朝陽花園的房子,如今的自豪和開心生怕別人不知道!”
51棟樓、4800戶、1.5萬人,涉及面廣,處理難度大,從何處下手?邊均興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房產証。從給入住群眾辦証開始,到引進物業管理、招到商戶開發小區底商,到逐個化解債權債務糾紛、拿到三期銷售許可,建立社區黨委、物業委員會,再到區委政法委牽頭組成項目接管工作組,清償債務近6億元,第三方工程建設方接手后續工程,難題一個個破解。
“解決這麼大的爛尾樓難題,聯調聯辦機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邊均興說,群眾反映問題最怕“踢皮球”,踢來踢去,原本“輕小易”的矛盾,變成了“老大難”頑症,“出現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信訪部門隻接訪不辦理,事權部門推諉扯皮,協調困難,解決不及時”。
“信訪超市”設立接訪、調解、心理疏導、速裁法庭等10個功能區塊、20多個開放式接訪窗口、68個部門入駐,每個窗口挂著醒目的牌子,前來辦事的群眾“按牌索驥”,實現了“隻受理不辦理”向“受辦一體”轉變,“一元應對”向“多元化解”轉變,“多頭訪、多地訪”向“跑一地、進一門、一站式”轉變。
就地調處
四級調處體系搭建矛盾糾紛化解“金字塔”,推動信訪下行、矛盾不上交
見到寧河區七裡海鎮任鳳村的於守忠時,正是晚飯時間。老於是名村醫,還是村裡的“紅色網格員”,負責22戶96人,平時每周要巡訪兩次。像老於這樣參與義務巡訪的基層黨員網格員,在寧河有3065人。
“建立‘信訪超市’,問題看似在‘超市’集中解決,其實恰恰推動了信訪下行,把矛盾及時化解在基層。”張連生說,他們建立起以區“信訪超市”為“塔尖”、鎮綜治中心為“塔身”、村(社區)綜治中心為“塔座”、基層網格為“塔基”的四級調處體系,搭建起矛盾糾紛化解的“金字塔”。
在七裡海鎮綜合治理中心,300平方米的大廳,包含了政務辦事和信訪調處兩大塊服務區。該鎮黨委書記苗國棟說,中心不僅有專職的鎮政法書記,還賦予鎮一把手“吹哨權”,一聲哨響,相關部門都要到場,合力解決問題。
“有些問題,確實不是基層就能解決的,需要相關部門一起協調。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就可以把矛盾上交。”七裡海鎮任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會生說,要想從源頭化解矛盾糾紛,基層干部要積極作為,想群眾所想,盼群眾所盼,帶動村民勤勞致富,矛盾和問題自然就少了。
任鳳村緊鄰國家級濕地與自然保護區七裡海,村裡因地制宜發展稻蟹混養。“蟹肥苗壯,還能發展觀光農業,真是一舉三得,村民人均年收入26000元,哪還有閑心‘整事兒’?”王會生說。
《 人民日報 》( 2020年06月30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