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干部“匿名化”,基层治理可能“软骨化”

宫新

2020年08月12日11:1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标题:人民网评:干部“匿名化”,基层治理可能“软骨化”

日常浏览新闻,想必读者常会看到“主要领导干部”“相关负责人”“相关工作人员”等称谓表述。这背后多是记者在基层采访碰到的尴尬:不管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新闻,记者经常会被告知“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领导可能嘴上不说,但会给我小鞋穿”。不少基层干部敞开心扉、讲真心话的前提就是“不提名字”。有媒体报道,在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正在加剧。

梳理干部“匿名化”的表现,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让功型”,正面报道或者涉及经验型调研报告的,多让领导露脸,采访对象甘愿被“顶替”;一种是“平衡型”,宣传部门担心个别领导会因为多了谁或少了谁的名字而“有意见”,故保险起见,所有人的名字都不出现,以“相关责任人”出现;第三种是“自保型”,反映问题的自然希望隐去自己的名字,或者曾经参与建设却认为正面典型经不起时间考验的也不想露出自己名字。以上种种都会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是基层干部对反映问题存在后顾之忧,是地方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前者主要表现在,干部担心谁反映问题谁解决问题,就会变成“接锅侠”,就像“迎风吐口水,吐自己一脸”。还有一种担心就是问责泛化,一旦具名反映的问题引发舆情,就难免造成相关责任人被问责,为解决问题被问责,并非提意见之人所愿,更何况自曝家丑者还可能被“晾起来”。后者主要表现在有些地方干好干坏取决于主要领导的评价,于是有这种露脸的机会,不抢领导风头,把功劳算到领导头上,给领导“争光”就成为约定俗成的共识。只要后顾之忧不除、评价机制不健全,干部“匿名化”选择就会始终存在。

对于干部“匿名化”现象,不能熟视无睹,因为这背后折射出一些地方基层政治生态与治理体系的关键部位发生了淤堵难疏的情况。从本质上看,基层干部不管是主动被“顶替”还是被动匿名,都是唯上唯权、不敢担当,无益于求真务实、动真碰硬的表现,遇事自我考量居多,人民至上的坚持松动了。一旦信念有滑坡、思想有包袱,行动就会瞻前顾后。基层治理“软骨化”,就愈发加剧基层问题在不良政治生态中“固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匿名化看似小问题,却会成为干部作风与政治生态建设的“蚁穴”,侵蚀的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局,不可不防微杜渐、未雨绸缪。

应对“匿名化”现象,领导带头树立“反映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理念是先导,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关键,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是要津,创新设计听取意见建议的方式是重点。惟其如此,上下才能心往一处想,左右才能劲往一处使,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让更多“硬脊梁”“宽肩膀”“真本领”的干部在基层治理的关键时候、危急时刻站得出来、顶得上去。

当前,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形势变幻多端,中国正在经历“压力测试”。每个党员干部不仅要放下心中的“小九九”,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地位和权力,还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和使命感,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为民造福。

(责编:张静淇、崔新耀)

推荐阅读

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滨海高新区按下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快进键 高新区将认真贯彻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在加快建设“五个现代化天津”和“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城市”的实践中,担当高新责任、展现高新作为、做出高新贡献,奋力谱写新时代自创区建设新篇章! 【详细】

天津频道|独家关注|高层动态 |观点评论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15个委办局晒出“民生成绩单” 各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间,围绕民生热点问题,与群众代表、听众、网友和专家学者交流互动,倾听群众意见、诉求,现场回应群众关切,让各部门能够直接听民意、解民忧、纾民怨,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详细】

商业财经|游在天津|科教文体|民生舆情

本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