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全国“首个”,代表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第一个研发生产出隔离单元
◎ 二是“新标准”,即国家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制定了相关产品的“中国标准”
新标准隔离单元特点
◎ 主体钢结构模块具有抗风、抗震、隔热、防火、气密水密性,达到永久建筑标准
◎ 具备人脸自动识别系统、通风换气系统、隔离单元的人居生态系统
◎ 适应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独立使用,随运随走
日前,“中冶成功研发全国首个新标准隔离单元”的消息刷屏网络。中冶天工集团装配式建筑事业部坐落于滨海新区寨上街营城工业园。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的大背景下,中冶天工集团装配式建筑事业部聚力科研、集智攻关,日前研发出全国首个新标准隔离单元,为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再添“降魔利器”。
摸着石头“闯”过河
2020年的农历新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降临中华大地,中冶天工集团装配式建筑事业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辉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表示:“在短暂的惊慌失措后,企业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起来,首先想到的就是力所能及地为抗疫尽一份力。”据了解,中冶天工在自身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先后向新区、寨上街捐赠口罩12000余个。同时,他们受一线方舱医院的启发,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先行研制出负压式隔离单元,第一时间捐赠给武汉抗疫前线。
中冶天工的“善举”进入市工信局的视野,通过对疫情发展不确定形势的研判,多次下企业调研并给予支持。然而,面对“内无参考、外无案例”的局面,制定一个规范的行业标准谈何容易?面对困难,企业不等不靠,党委更是向全厂的技术人员发出号召:“不喝水不吃饭,也要拿出新规范”。从那时起,一场围绕制定全新行业标准的攻坚战拉开帷幕,方案推掉一版又一版,数据测试一组又一组,视频会议开了一次又一次,以“摸着石头过河”的首创精神,在短短十天时间里,中冶天工向上级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3月末,国家《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正式面世。
“中国制造”创造奇迹
行业标准刚刚落地,又一个全新的课题摆上中冶天工集团装配式建筑事业部的案头:为进一步为全球疫情防控做贡献,积极适应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研发制造新一代医用隔离单元。设计制造除了要符合国家《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外,主体钢结构模块在抗风、抗震、隔热、防火、气密水密性等方面也要有优异表现,达到永久建筑标准。与此同时,还要兼具人居适应性、智能操控性和功能拓展性。水电接口全部采用模块化快速插接模式,适应各种工况条件下的独立使用,随运随走。可以说,标准之高、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但中冶天工集团装配式建筑事业部经过集中讨论认为,越是高标准,越有挑战性和权威性,越能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做就做最好,要创就创一流。中国制造要成为全面开放的窗口,经得起各方面的检验。
为此,中冶天工从4月份开始就全力打造开放式设计研发平台,汇聚了海尔、海康威视和吉等国内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先企业,将“中”字头品牌集成到一起,推动全链条产业化无缝对接。从4月启动项目,到8月首个隔离箱试制完成,仅用了不到五个月时间,在国内绝无仅有,在国际上更是独此一家。
生产制造项目部技术质量员周浩表示,作为一次全新的尝试,一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拳头产品,必须集合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经过近一个时期的调试运行,人脸自动识别系统、通风换气系统、隔离单元的人居生态系统都具备了很强的交互性和兼容性。目前,中冶天工已在医疗隔离的智能化模块、独立负压隔离病房智能化系统等领域形成了多项专利。
政企协作跑出寨上“加速度”
近年来,在新区开发开放、二次创业的激励下,政企协作密切,寨上街始终将大力发展街镇经济作为头等要务,坚持“项目为王”,不断培育引进新动能。从中冶天工复工复产到试制的隔离单元面世,每一个环节,都有寨上街驻企专员和“132”工作专班的身影。企业防疫物资支持、社保减免政策扶持、专利保护入企宣传、银企对接敲门服务……一项项暖心举措、一个个真金白银的惠企礼包,让企业真真正正得到了实惠。政务跑腿服务“云办公”、“在线审批申报”等实际举措也让企业聚精会神搞发展、促经济,极大地减轻了企业压力。同时,寨上街狠下硬功夫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强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推进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互认,提升网上办事便利度;强化部门多方协作联动,为中冶天工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提供了难能可贵的优渥条件。
下一步,中冶天工集团将基于医疗隔离单元研发再生成其他产品,依托平台内医用建筑领域产学研用产业链资源,集中研发ICU病房、住院室、手术室、抢救室等功能模块,构建医院集中隔离病区。(记者 刘芸)